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这些错误对待孩子学习成绩的态度, 许多父母都中招, 但愿没有你

《2022中国城乡家庭教育现状白皮书》显示,目前国内家庭支出中,超过30%以上家庭,孩子的教育费用占据30%至40%。70.58%的家长表示最关心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但其次就是学习成绩

不难看出,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重视程度依然高居不下,而这种大背景下,孩子的身心健康学习成绩有了更大关联

湖北一名3年级女孩,期末考试成绩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与父母发生激烈争吵,最后选择步行数十公里,只为逃离家庭的新闻,引发网友们的热议,且几乎85%的网友都认为“女孩才3年级就要承受这么大压力,真是太可怜了”、“父母眼里只有成绩孩子怎么拥有快乐的童年”等。

据悉,女孩叫小慧(化名),就读于黄冈一所比较有名的小学,此次期末考试,她的语文成绩为86分,用她的话说“我爸妈说了,不到100分不是好成绩”。原本她还想跟爸妈解释因考试前爸妈一直念叨此次期末考关乎选择中学问题,导致她在考试那几天频频因压力失眠,最终影响考试状态,连成绩也被影响了。

他们就是觉得我在找借口,无论我怎么解释”,小慧哭着说到。而那时,她已经徒步行走了80公里,最后在江边发呆时,幸好路过的群众发现她的不对劲报了警民警用警车把她送回了家

不过,面对离家出走多时女儿,小慧爸妈除了对民警表示感谢外,便是对孩子不停地责骂,诸如“你看看班里的同学谁的语文成绩低于90分”、“我们骂你,还不是为你好”、“骂你几句就离家出走,真是白眼狼”等。

看到小慧爸妈对她的教育态度民警立即对他们进行了思想教育,让他们意识到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已经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不改正孩子可能还会继续离家出走,甚至做出更过激的举动。

这些错误对待孩子学习成绩的态度,许多父母都中招

才上小学三年级,因受不了父母过度关注学习成绩离家出走将自己陷于未知危险的小慧正是无数同样教育观念的孩子的缩影。正如蔡元培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国人的修养》里总结般:“如果父母仅凭成绩评判孩子是否优秀,最终只会毁了孩子。”

错误一:对自家孩子的成绩没有正确认知

你怎么就不能考100分

别人考第一你怎么就考不了

“……”

对于十分看重学习成绩家长,一定都曾说过类似的话,似乎在家长的观念里,自家孩子应该是优秀的考满分理所当然

举个例子,同样是95分对孩子预期值过高的家长,通常会批评怎么才考了95分”,而对于能对孩子持平常心的家长,则会夸赞真厉害,能考到了95分”。显然,后者更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成就感更具动力

错误二:以成绩好坏判断孩子的品性

思想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本质灵魂教育,并非知识堆砌,而获得学业上的成就离不开品性修养。”

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初衷,有相当一部分家长,陷入了“以成绩论英雄”的观念中。

这不仅是随意给孩子“贴标签”错误观念,还会让孩子只专心学习忽视品德、三观修养,很可能成长为有才无德的人而已。

错误三:向孩子灌输“成绩差没有未来”观点

成绩差,以后就是窝囊废”、“成绩差就考不上好大学,也就找不到好工作不会拥有幸福生活”,诸如此类言论,已经是不少家长惯常用来教育孩子“口头禅”

就像天津市青少年素质教育促进会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41%小学生、49%的初中生68%的高中生表示,家长一直强调成绩差没有未来”,甚至不允许他们与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交往,为他们安排各种辅导班、不能有学习以外的娱乐活动等。而在这样的教育观念下,还滋生出了成绩差的孩子遭受校园霸凌不良现象

除了以上几种错误对待孩子成绩的举动外,将自家孩子的成绩与其他同龄人进行过度攀比、一直贬低孩子等同样伤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而根据《人民日报》调查显示,国内至少超过半数家长。对待孩子的成绩。或多或少都出现错误的观点、举动,也因此害了孩子

相比于学习,这些教育对孩子更重要

孩子的成长,不该只有成绩。而我们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要重视起来。盯着成绩养孩子,可能把孩子养“废了”,下面的三点,才是关键!

1、懂得自尊与尊重,拥有良好三观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孩子的尊严是心灵最为敏感的地带,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就是保护他的潜在力量。”

毕竟,只有懂得自尊的孩子,拥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也更懂得保护自己

当然,在教导孩子懂得自尊的同时,也要学会尊重他人。因为在一切社交中尊重是基础。所以,家长做好最佳示范从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要尊重他的想法、意愿,在耳濡目染学会尊重他人

Tips:这不仅利于孩子的交际,也能更利于培养同理心感恩之心不会成为一个冷漠无情,不孝顺父母的人

2、拥有独立自理能力

《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到,真正优秀的人拥有独立自主、有责任心担当品质。毕竟,这些都关乎孩子能否积极主动学习知识、从容面对困难、离开家长也依然能过得很好以及事业有成等。

培养孩子拥有独立自理能力第一步,就是家长要懂得放手,坚决不能出现溺爱、事事包办的情况,在孩子成长路上,可以是他们的引导者,但不能成为参与者

比如,1岁左右开始引导孩子自行吃饭1岁半至2岁学习穿衣服,之后就是自己上厕所,还有帮忙做家务等等。

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学会在生活方面照顾自己不完全依赖家长。而到了上学的年纪,还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自律、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等能力

3、良好的学习习惯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的作者于敏老师认为:小学时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期,就像雕刻家想要创作出成功的作品,就要先规范自己的雕刻手法,把基本功练扎实了!

在这方面,有些家长觉得,其实学习习惯没什么用,只要成绩好了就行,每天盯着孩子写作业、读书。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课业加重了,就更难了!

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积极性,并帮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位从教20多年的小学语文老师分享说,他们班上的孩子,凡是成绩好的,都是不需要父母督促的,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还有很好的学习习惯。那些需要父母盯着、看着,才写作业的孩子,即使平时作业能完成,考试也是吊车尾的成绩。这就是有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差别。

那么,好的学习习惯,到底如何养成呢?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包括各学科的学习习惯,以及预习复习。就拿预习复习来说,就有不少的“坑”。

就拿预习和复习来说,有的家长认为,预习和复习,就是刷一下课本,很简单。但其实,预习和复习,也是有科学方法论的。成雅梅老师把这些方法论,写到了《好习惯带来好成绩》这本书中。

在复习方面,成雅梅老师建议,了解记忆曲线的前提下,再做复习的规划,并且复习要及时,还有如何针对各学科进行复习,都有详细的介绍。

还有如何制定学习计划,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书中有一整套的方法论和实操建议,还有学习工具表格,让孩子们可以对着书本练习,轻松掌握好的学习习惯,逆袭成为“隐形学霸”。

上课怎么听讲,怎么做课堂笔记,以及怎么高效完成作业,怎么全面学好语数英,怎么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怎么做读书笔记,都有详细的解说。小学生会遇到的经典学习痛点、难点,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读完豁然开朗!

如果孩子本身学习还不错,我建议用这本书作为跳板,向学霸发起进攻。如果孩子平时不爱学习,不知道怎么学习,我更建议看这本书,可以帮助孩子理清学习思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这本书不光适合孩子,也适合娃刚上小学一二年级的家长,用来给孩子夯实学习习惯的基础。以后即使上三四年级或者更高年级,学习也不吃力,爱学习,喜欢学习,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且成绩能保持在较高水准。

总听家长说,想要培养孩子的自驱力,认为有自驱力的孩子,才会自主学习。其实,核心是有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提上来了,自驱力自然而然也就被激发了。

而那些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不爱学习的孩子,怎么催,怎么骂,怎么说,就是不爱学习,不喜欢学习。

关于这个方面的教育,建议家长看看《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书中有针对小学1-6年级,每个学年孩子的身心特点,以及成长需求,家长可以根据孩子所在的年级,进行针对性引导。

还有真实案例,帮助家长更好的理解孩子,做到心中有方向,手中有方法,跟孩子共同成长。

一本书20多块钱,也就是一杯奶茶的价格,能陪伴您和孩子6年,怎么算,都合适啊!

枕边育儿寄语:

孩子只是做错一些题并非做错人家长们不应陷入各种学习成绩的误区,进而伤害孩子脆弱心灵。而是应以教导品行修养为基础,再一起寻找正确、合适的学习方法帮助孩子学到更多知识成为更优秀的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