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困在规培制度里的医学生,怎么成了“免费牛马”?》,题图
我们见惯了卷与苦,但这群人的苦还是超出了我的意料。
这大概是最让人痛心的一幕。短短两个月内,国内接连发生四起医学生自杀事件,“魔鬼规培”已然成为众矢之的。
怀着满腔热血而来,原本是宝贵的医疗人才,如今却被沦为医疗“耗材”。眼下,规培正成为众多医学生进阶为医生路上难以跨过的一道坎。
规培生为何想不开
“我真的好累,想回去休息了。我以为熬过这几天就好了,可这就是个死循环。”
24日凌晨,湖南某三甲医院26岁的规培生曹丽萍,选择以永远离开来结束这个“死循环”。半小时后,另一位值班医生发现了她。她躺在卫生间地上,一地的血,左颈部有伤口,身旁有手术刀。
作为医学生,她选择了用手术刀结束自己的生命。让人痛惜的是,曹丽萍规培快满三年,距离毕业只有三个月,原本拿到规培证她就可以顺利硕士毕业了。
最后三个月,是什么让这个姑娘放弃了?
如果事情往回看,会发现有无数个转机。
事情是从春节假期开始变得不对劲的。“加班”这个词像梦魇一样缠着她,今年大年初六,她已经连续上班30多小时,累得感冒了。但她仍然带病上岗,初七、初八还在加班,做到凌晨事情都没做完,初九早早起床继续工作,中饭都来不及吃。心悸、胸闷是她加班期间一直出现的症状。
21日下午,她因感到心脏不舒服、胸闷,多次向带教老师请假,结果未能如愿。
22日下午,曹丽萍的脉搏持续不正常,达到每分钟120次,她再次向带教老师和科主任提出请假。曹丽萍申请的请假时间为2月22日到29日。
这次假是批下来了,但被要求必须把手头上的活儿干完,于是晚上仍在加班。23日继续在加班,一直到晚上十点,她进入休息室厕所,之后就再也没有出来。
她生前充分向老师和医院表达了自己的诉求。
自己没有助班,排班不合理导致自己连续加班工作;身体不舒服,提出请假休息等等。但是这些合理的诉求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更加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即使是在猝死的边缘,只要不死,就得干活。”科室狂收新病人,加快轮转,规培生要不停撰写病历和医嘱、处置病患、值夜班,这是常态。期间,她向其中一位同学抱怨道,自己因无奈待在神经内科,“不待又拿不了规培证。好窒息。”
“(姐姐)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曹丽萍妹妹在姐姐出事后说,没想到一语成谶。
加上曹丽萍事件,今年总共发生了四起医学生自杀事件,其中三起是规培生:
3月14日,广西南宁27岁麻醉科规培生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洗手间割颈自杀。其亲人透露,死者生前曾提及自己工作压力大、很累,还与医院在规培协议上产生了一些矛盾。
3月19日,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名22岁实习生烧炭自杀。这是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第二起自杀事件。
而在更早的2月2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规培生小吉(化名)被发现于租住房内烧炭自杀。据其母亲曹女士说,小吉是“5+3”本硕连读,性格很好。在事发前一天下午,他因为“卖班”,也就是找人代班,被学校教学处约谈,当天就在网上下单了木炭。
悲剧也不是只在今年这几个月发生:
2022年,华西医院一名泌尿外科规培生完成白天的规培工作,返回宿舍休息后猝死;
2018年,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名规培生在呼吸内科轮转值班14小时后猝死;
2017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一名麻醉科规培生频繁加班后猝死;
2017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一名麻醉学规培生服药自杀。
鲜活的生命的消逝,也唤醒了大众对“规培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关注。
规培证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所有专业中,读医是公认最累、最难、时间最长的。
且不说这座比人还高的的书山,是一个本科医学生必须翻越的。
要想成为一名临床住院医师,就绕不过规培这一道坎。
“规培”就是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生毕业后不直接参加工作,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培训医院接受系统性的临床训练。换言之,规培是医学生开启职业生涯的第一步,相当于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桥梁。一般要求本科毕业后规培三年。
截止2023年9月,我国已累计规范化培训医师110万人,占全国医师总数的四分之一。全国共遴选1100多个国家级培训基地和11000多个专业培训基地,年均招生10万人。
对于研究生来说,硕士攻读与规范化培训是同时进行的,他们承担着双重压力。白天在医院忙碌,下班后回去做实验、写论文是常态。
规培制度的初衷是好的,1993年,刘进从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留学归国,迅速在华西医院麻醉科推动住院医师培训制度。2000年到2003年三年间,该医院麻醉总体死亡率从一万分之一下降到小于五万分之一,2018年下降到1/100万,远低于欧美国家的1/20万以下。
2013年到2014年间,规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但全面铺开之后,规培变味了。
在规培生的公开吐槽和媒体的公开报道中,主要体现在几方面:
其一,缺规少培,规培生沦为医院“写病历的机器”。
规培基地的教学水平存在差异,而且缺乏监督管理。如果遇到德才兼备、用心指导的带教老师,规培确实可以作为医学生向医生过渡阶段规范化操作的一个预热。
不幸的话,不断地写文书、补病历可能是在轮转科室所学到的全部东西,临床操作根本就接触不到。
一位规培生爆料说,规培第三年,还没做过主刀,每天都是收病人写病历,实操机会真的很少。
有医学生吐槽,一个月就能学会的事情,却要花三年来干。“80%的时间都是在做意义不大的杂活。”
其二,超高强度的工作,规培生难有拒绝的余地。
众所周知,中国医疗体系缺人,中国医生缺口很大:全科医生缺口50万、儿科医生缺口20万、麻醉医生缺口30万……科室人手不足,规培生却源源不断,医院最基础的工作可以交由规培生完成,一个科室可能只有一个正式医生带着四五个规培生。
“一个人管十几个病人,工作做不完,需要连上三十多个小时”,规培生李珂表示,“我不加班,谁来写病历,谁来办出入院手续?就算下了班,也要随时待命,不接电话是大忌,患者何其无辜?”
不少医学生要连续工作24到40小时,这个工作时长远远超出劳动法规定的标准工时40小时/周。
事实上,规培不构成劳动关系,规培生与培训基地签订的是《培训协议》而非劳动合同。相反,绝大多数培训基地明确规定“培训”时间每周不得少于60小时。
按照8小时工作制来算,每天8小时一个班次,一周7天全部排满,也才56小时。
临床工作关乎患者的生命,必须全神贯注,值班30小时已经超出人体极限。难怪有网友说,说句不好听的,到最后不是他自己死就是病人死。
曹丽萍的遗书中也透露,她在规培期间如履薄冰,即使撑不住也不敢言。
其三,最折磨人是旷日持久的忙碌,换不来相对应的价值感。
干着最累的活拿着最低的工资是规培生的普遍状况。
按照2013年国家卫计委颁布的公告,中央财政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专项资金支持,资金补助标准为3万元/人年,2/3用于补助住院医师,1/3用于补助基地和师资。
实际上,不同地方的科室对规培生的管理有着相当的自主权。
根据网上公开信息,一线城市的知名医院规培生收入达到五千以上,三四线小城市的医院规培生收入一千左右,甚至有的是零工资。
2020年,丁香园一项针对规培生月收入的调查显示,27.5%的人每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其中8%的人表示规培期间没有收入,每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占32.3%。
全国居民2020年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2万元,也就是2682.42元/月。也就是说,有35.5%的规培生月收入还没有到国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月收入的一半。而且规培生一干要干三年。
规培证到底意味着什么?
目前专硕和规培“并轨”制度下,医学生可通过四证合一毕业,也就是执业医证、规培证、学位证、学历证。因此,想要正常毕业首先必须拿到规培证。
规培生在通过轮转的科室考核后,还要带教老师的签字同意,如果不顺利,会被延长轮科时间,最严重的情况就是被“退培”。
某种程度上,规培生的前途就掌握在带教老师和上级领导的手上。
抄美国作业是怎么抄歪的?
规培制度从试点以来,负面的声音就没停过。但这并没有劝退读医的人,医学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特别是2023年,互联网风口消失,临床医学的热度超过了计算机。百度热搜数据显示,医学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热度断层第一,遥遥领先其他专业。
大家普遍认为,医生职业稳定,工资待遇会随着年龄和经验而不断增长。
不过有专家认为,这可能与经济下行有关,体制内的工作往往更受高考生青睐。与之相对应的教师、医生等行业一直热度不减。
理论上,熬过三年规培他们会有一个相对光明的未来。但只要有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
外行人可能不知道,“规培”制度源于美国,最早是1889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建立的,距今已经超过120多年。
在美国,实行“4+4”制度,四年本科加上四年医学院学习。美国医学院的录取标准很严格,竞争激烈。除了必须修读医学预科课程以及具有本科学历外,还必须参加全国统一的医学院入学考试。
毕业后,经过3~7年住院医生临床规培,同时要通过三个阶段考试,才可以受聘成为主诊医生或私人执业医生。通过考试的学生基本都是全美top的医学院毕业,系出名门。
在成为独立行医的医生之后,可以选择在教学医院工作或者非教学医院工作。
美国医学生在规培期间需要完成大量的临床操作。
一名眼科医生在知乎分享了自己参加美国住院医师培训的经验:
“住院医生阶段,有明确要求,比如要独立完成150台白内障手术。”
“他们病历特别简单,一页不到,他们眼科病人都不住院,你不用花费大量时间写病历,请会诊,应付各级查房,帮病人问医保,所有时间都是投入到学习。”
这个手术量确实令人惊讶,毕竟中国一些规培生三年规培所学也就是写病历呢,写病历写三年出来,能上台做手术的医生有几个?
这种选拔制度和完善的规培制度,确保美国培养出来的都是顶尖人才。
国内制度照搬了,行动却变形了。
国内规培基地的医生很难将教学活动摆在重要位置。大部分医院的排序都是“研医教”,科研第一位,教学排在最后。因为科研可以为医院争取更多研究经费,提升医院知名度,增加医院盈收,从而获得更多资源。教学却不能。
有人说,同样的制度,“美国的住院医师培训是培养独立行医的医生,中国的住院医师培训培养了勤杂工。”
至于薪资待遇,更是只有羡慕的份。
在美国,住院医生规培生,称为“住院医”。根据Medscape网站2014年全美住院医薪水调查显示,第一年住院医师的平均薪水超过5万美元,不同城市地区之间,有一些差异。比如,在纽约的第一年住院医就可以拿到超过6万美元的年薪。在美国略微高于个人中位收入水平。
反观我们的规培生,规培三年都无法养活自己。
显然,这份美国“作业”我们并没有抄到位。
谁能想到,规培还没完善,专培就出现了。
今年2月18日,国家卫健委主管的《中国卫生》杂志发布的文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十年,从“5+0”到“5+3+X”》,要求普及“专培”。也就是5年本科毕业后,完成3年的住院医生培训,还需要再根据不同的专科标准,进行2到4年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从而填补儿科等专科医生的缺口。
这就意味着,医学生要比之前多进行2到4年的规培。
文章出来后,引起了很大争议,也成为劝退部分人学医的又一理由。
结语
在这个大浪淘沙的时代,各行业内卷越来越严重,每个人都是一粒沙子,但我们对规培生的悲剧不能视而不见。
医生本就是最精英的群体之一,医学生基本上都是高分数段、肯踏实学习的孩子,像前面一出悲剧的主角“(丽萍)从读书开始,成绩都是最好”。
他们奔走在救死扶伤一线,与死神赛跑,与恶魔战斗,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与应有的保障。
社交媒体上,总有人问:学医这么辛苦,为什么要学医?
学医的理由千千万万,比如下面这些:
“其实很简单,因为热爱,我想做患者心中的那道光!”
“解除病痛,积德行善,是很有成就的一件事。”
“我是出生在湖南大山里的孩子,三岁时脚被烫伤,但因为看不起病,留下了严重的伤疤,所以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
“因为我喜欢一种制服叫白大褂,哪怕我再弱小,也可以给无助的人以希望和平安!”
在白大褂的制服之下,与白衣天使的光环之下,其实只是一颗炽热的初心。别忘了,医生只是他们的职业,他们首先是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