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7时30分左右,丰台区纪家庙小学副校长李季迈进北京市十一学校一分校的校门,轻车熟路地跟保安打过招呼,来到学生成长中心的办公室,在自己的工位坐下来——本学期,她与丰台区其他学校的13名干部教师来到海淀区进行脱产跟岗学习,如今已经满月。
放下东西,李季起身来到校门口。当天,两所周边幼儿园的孩子们要进校参观,李季承担了接待任务。7时40分,幼儿园的孩子们陆续到达。观摩升旗、参观学生活动空间、走进图书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她与一分校的老师们一起引导介绍,回答幼儿园师生的提问。接近9时,李季再次回到办公室,拿上笔记本,参加每周一次的校长办公会,与校长交流近期德育活动安排。她边听边记,跟岗时才刚使用的笔记本如今已经用了一大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自己的收获心得。
“当了12年的老师,现在居然有了一段完整的时间,踏踏实实地沉下心来学习,对我来说机会特别宝贵。”参加完校长办公会,李季趁着半个多小时的空闲时间跟记者聊了起来。“这所学校的资源全方位地向我们开放,各种教育教学现场都真实地呈现,虽然才一个月,但自己收获确实挺大的。”
李季翻了翻笔记本,以“海棠汇”举例,这是一分校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之一,汇聚了各年级、众学科的多彩课程产品。学生们通过摆摊义卖,一方面展示了自己课程学习所得,另一方面通过义卖捐赠也奉献自己的爱心。李季发现,活动中学生们购买物品使用的货币是“龙娃币”,而“龙娃币”是学生日常参与各类学习评价的奖励。“参与的学生们可以获得‘龙娃币’,接着又可以使用‘龙娃币’参与学校的各类活动,这样一个设计就形成了活动的闭环。”李季反思,自己所在的学校,社团活动不少,评价方式也在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却并未实现有效的衔接。
让李季受启发的还有一分校对学生发展的真切关注。一次,刘艳萍校长在教室建设活动研讨时,强调要体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生长,体现真实学习进程的流动变化。学习过程中呈现的成果可能不完美,却代表了学生的所思所想,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见证。这让李季非常受触动。“我们学校做‘美好教室’建设做了好多年,很多时候都是展示学生已经完成的完美的作品。现在回过头来看,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过于关注结果。展现学习的过程和思维的变化,可能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让教室成为孩子们理想的学习空间。”
向李季开放的不只是校内的资源。一分校学生成长中心主任冯庆鑫说,“十一系”的联盟校之间经常举办联动活动,这些活动也都向跟岗教师开放报名。这个周末,李季就要前往北京市第一实验学校,参与圆桌研讨。
这已经是丰台区与海淀区的第二次联手。2023年春季学期,丰台区8名学校老师就曾跨区走进海淀开展“融入式学习”。丰台区教委表示,希望选派的老师们通过走进名校、拜访名师,不断汲取先进办学经验,拓宽视野和格局,为丰台区基础教育“强基工程”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