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自古以来就被用来人才选拔,正所谓学而优则仕,就是天下读书人都以入朝为官为荣。只不过时至今日,现代人将选拔分流制度加以细分,中考、高考、考研、考编的本质皆是如此。
在今年高考前夕,热播剧《庆余年》第二部里再现古代春闱的盛况。春闱通常是指在春季举行的会试,读书人通过乡试后会赶考,金榜题名者还会参加殿试。
虽说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有诸多不同,但是备考的心态是共通的,再加上剧里的范闲是现代人思维,更让大家从剧情里能看到高考的影子。
《庆余年》春闱放榜引发共鸣,复读生破防,好像看到未来的自己
春闱在即,各地考生齐聚一堂,位于边境的考生很早就从家出发,为了赶路甚至耽误了备考。到达考场附近,要提前订“客栈”,结果发现来晚的学子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再加上到外地考试,吃住的开销很大,让普通家庭的学生压力很大。
考试当日清晨,考生为了图吉利,没有直接奔赴考场,而是特意要走过“龙门桥”。这一幕和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异曲同工之处,也让这个比喻有了具象的体现。尤其是考生们高喊“跃过龙门桥我等必高中”,和现代陪考家长穿旗袍送考图吉利没有分别。
还有一幕比较扎心,就是在众多青年学子之中,不乏年岁偏大的高龄考生。有的已经驼背,有的头发花白,跟年轻学子忆往昔。当年的考生早已功成名就,而自己还在原地踏步,困在春闱之中毫无进展。殊不知,这么多年未上岸,不完全是技不如人,还与大环境有关。
等到范闲来为天下学子主持公道后,那些终于有机会凭实力上榜的考生,如同范进中举一般,还有老者仍旧以失败告终,这下没有了遮羞布,不得不正视自己能力不足的事实。可惜大半生都错付了,真是后悔都来不及了。
这一幕,与当下高考复读现象也有些吻合。除了高考钉子户唐尚珺、梁实以外,现在还有很多复读了4、5年的考生,考也考不上,放弃又不甘心,可谓是进退两难。如今这些考生破防了,他们如同看到未来的自己,如果一直考下去仍旧没有结果又该如何是好?
古代“高考”有多难?
古代的科举制度,更像是现在的公务员考试,说白了就是选官制度,只不过考试规模和影响力堪比现在的高考。只不过当时考试更偏重经术道德,看重文采和道德品行,也会考察天文、治水、历法等才能。录取比例近乎于20万考生里,只有1人能中举,可见难度很高。
报录比低并不是最让考生绝望的,舞弊问题多最令人头疼。古代并没有现代这么多防止作弊的神器,自然容易被考生钻空子,再加上选拔内容都为主观题,不如客观题更公正,在阅卷方面也有机可乘。
相比之下,如今无论是高考还是公务员考试,经过千百年来的查缺补漏,考试纪律几乎可以达到毫无破绽的水平,尽最大限度保障考试各个环节的公平公正。从头到尾都是匿名电脑阅卷,出题老师更是在考试前与世隔绝。
虽说仍旧有高考生认为各地区试卷难度不同、报考人数不同、录取分数线不同,高考大省和高考小省之间仍达不到绝对公平,但是现在能达到相对公平已经实属不易。毕竟高考是按照省排名录取,各省教育资源不同,与省外毫无可比性。
观《庆余年》还能给考生带来哪些启示?
剧中难得的公平制度,堪称天下学子理想的竞争机制,不就是现代考试所具有的特征吗,如此来看,我们更应该珍惜眼下的幸福生活。同时,看到剧里,范闲再三强调考生进入考场时不能夹带与考试相关的材料,仍旧有考生抱有侥幸心理,结果被撵出考场,取消考试资格。
尽管考生伏地磕头认错,但违反考场纪律就要承受相应的后果。这也提醒广大考生,千万不要铤而走险,做出任何违反考试纪律的事情。毕竟考试成绩不理想不是最严重的,一旦被发现存在舞弊行为,可能还会触碰法律红线,不光取消成绩,还要接受刑事处分。因此而影响诚信记录,或者被取消未来数年考试资格,那就更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