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过一个老板,他跟我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
“当不同阶层的人,讨论同一个问题,那目的必然是不同的。你千万不要相信,像他这样的有钱人,会站在你的立场思考问题。”
这番话,一语道破了天机。人之阶层不同,所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精英有他们的一套,中产有他们的一套,底层有他们的一套,大家都不一样。
举个例子,老板跟员工语重心长地说,工作要讲情怀,不要讲工资。
站在老板的角度,讲情怀的目的,就是忽悠员工,让他们少拿工资多干活,降低人力成本,也增加效率,那自己就能赚更多的钱了。
可如果员工信了老板的话,那他们就会成为老板的工具人,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老板的利益,跟员工的利益,始终是不一致的。
02
何谓人性?唯利是图,趋利避害,就是人性。
一谈到“利”,我们就需要想到阶层。不同阶层的人的利益,始终是不一样的。精英会收割中产,中产会收割底层,底层会相互争斗。
如果不好理解,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对于高房价,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精英欢喜,因为精英可以通过房地产收割中产和底层人。中产比较忧愁,因为他们负债累累,背负了二三十年的贷款;穷人怨恨,因为他们既买不起,也幻想有房子。
这样,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房价上涨,有人会欣喜若狂,而有人会愤世嫉俗。大家都不是一个阶层的人,又怎么可能共情呢?
再举个例子,农村人赚不到钱。除了农村人会关心,城市人根本不会关注。因为农村人赚不到钱,跟城市人没有任何的利益瓜葛。
人,只会对跟自己有利益的事物上心,而不会对跟自己毫无关联的事物上心。这就注定,阶层之间的观念和想法,是割裂的——精英重利,中产内卷,底层互掐。
03
先来谈谈“强者重利”。
一个人,当他爬到了一定的位置,比如说到了前5%的层次,那他的思维逻辑,就会以“利益”为基础,而没有任何的感情。
对此,古人早就提出了一个观点:“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
过分仁慈的人,无法带兵打仗;过分重视感情的人,无法去做事;过分重视义气的人,不适合管理财富;过分善良的人,当不了官。
仁慈、重视感情、重视义气、善良,这些品质,都是哪个群体所具备的?毫无疑问,就是底层人的群体。
纵观历史,真正的精英强者,都不会有任何的感情,他们绝对理智,绝对无情,绝对心狠手辣,才能脱颖而出,成就非凡。
夏朝的启,商朝的汤,周朝的文王和武王,秦朝的秦始皇,西汉的刘邦,东汉的刘秀,三国时期的司马懿,隋朝的杨坚,唐朝的李世民,宋朝的赵匡胤,元朝的成吉思汗,明朝的朱元璋,清朝的康熙,都是狠人中的狠人。
04
再来谈谈“中产内卷”。
为什么中产非要内卷呢?因为他们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既爬不上去,也不愿摔下来,所以中产会苦苦内卷。
一般来说,真正的中产,会处于6%到20%这个位置。他们想要爬到前5%的层次,很难很难,比登天还要难。而跌落到20%之后的层次,却特别简单。
有的中产,因为竞争力不足,而沦为底层;有的中产,因为负债累累破产,而沦为低产;有的中产,因为决策失误,而一夜回到解放前。
尤其是当下的中产,要么面临破产(小老板),要么面临失业(高级白领)。
可见,中产并没有掌握一定的生产资料。他们,不过是高级一点的打工人罢了。只要行情有任何的风吹草动,那他们就会倒霉。
为了保住自己的阶层,他们只有“内卷”这一条路可以选,不仅自己内卷,还鸡娃,让孩子也内卷,压力不就山大了吗?
05
最后,来谈谈“底层互掐”。
前5%的阶层,属于精英;6%~20%的阶层,属于真正的中产;而20%之后的阶层,属于底层。基本上,我们可以对号入座了。
这就是“二八法则”的残酷。20%的中、高产,拥有80%的资源。而80%的底层,只能在20%的资源中苦苦竞争。
由于底层的群体太庞大,而他们又无法竞争过中、高产,所以他们就会“互掐”。底层人伤害底层人,是很常见的一件事。
举个例子。在一个村里边,村民不敢跟队长、村长作对,但他们一定敢欺负其他的村民。这就是“欺软怕硬”的人性。
现阶段的底层婚姻也是如此。底层男人,不希望给彩礼,而底层女人,又希望底层男人给彩礼。他们谁也不服谁,不就导致尖锐的婚姻、男女矛盾了吗?彩礼现象,不过是底层互掐的冰山一角罢了。
底层互掐,相互阻碍,是底层人无法出头的根源。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