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邢成举: 选拔选调生, 是不是应该多一些国情、社情、民情教育?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邢成举]

最近,因为一名名校毕业的研究生从甘肃嘉峪关选调生岗位上离职,并发表言辞不太恰当的网络文章,而引发网络的高度关注。

从既有的网络反映来看,对当事人顾某进行批评的声音不少,有评论认为相关当事人属于是牢骚太多,也有评论认为当事人没有社会工作经验,不懂基层社会与基层政府的运行方式,也缺乏公共服务精神。再加上当事人的网络文章言辞不当,一些评论也认为当事人缺乏担当精神,缺乏建设和发展家乡的情结,甚至对嘉峪关的城市形象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在当下就业压力和考公热的氛围下,如何从这个事件当中进行吸取教训,如何积极开展反思,是该事件更应引起社会大众甚至相关部门改进工作的重要出发点。

选调生制度,从起步算起,已经有70余年的历史。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务员,选调生由中央部委和地方党委组织部门进行单独序列管理。从培养目标上看,其是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对象进行对待的。由于提拔晋升普遍较快,近些年来一直是各地省考的热门。

按照相关要求,选调生都需要到基层挂职锻炼,这既是对群众路线的一种坚持,更是通过一线治理工作淬炼选调生多方面实际工作能力的一种制度化安排。选调查的选拔要求是很严格的,一方面要有突出的笔试成绩,另一方面还要有突出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因此,从整体上看,能够入围选调生的考生都是同辈群体中的佼佼者。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是会出现一些人因为吃不了苦、工作压力大或是现实与预期差距大而离职,但从整体上看,这种情况都属于少数。我自己曾经有一名考入省厅机关的学生,在半年后辞职,主要理由是看不惯一些既有的工作作风,我也曾劝说学生多次,但他最终还是坚定选择了离职。

在经历了疫情之后,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都期望能够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公务员和事业编成为了众多毕业生的一致选择,但能够最终考入体制内岗位的毕竟属于少数,这些同学在本科毕业或是研究生毕业时,也成为了众多同学羡慕的对象。但对于很多同学来说,体制内的工作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并不清楚,也并非考上的学生就一定能够完全适应体制内的工作。

从干部培养的角度看,选调生为国家机关和各级部门储备了大量的优秀青年人才,有助于缓解干部老龄化的问题,同时也有助于优化既有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尤其是在社会快速转型发展的背景下,选调生能够通过自身掌握的前沿知识和新鲜视野去推动各项工作创新发展。

从推动地方发展的角度上看,不少选调查都基于对家乡的质朴情感与桑梓情谊,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建功立业,用自己的所学为家乡的产业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建设贡献积极的力量。

在人才大量外流城市的情况下,选调生制度是真正能够实现人才逆向流动的为数不多的途径之一,也正是因为这项制度安排,不少选调生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机会,选择到中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基层、知农爱农兴农成为了众多选调生的选择,不少优秀干部也在这一过程中脱颖而出,他们不仅群众工作经验丰富,而且还具有大局意识和系统观念,成为了推动党和政府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就业工作是最根本的民生工作,在经历疫情影响和其他影响的叠加影响下,中央机关和各地党委组织部门都增加了选调生和公务员招录的总量,比如与2022年相比,甘肃、云南、内蒙古、广西4个省份的扩招率甚至直接达到50%,其中甘肃省扩招率最高,达到了79.7%,总计划招录人数达到了4249人。

2023年,东部地区的多个省份的公务员招录还有名额的扩张,如江苏扩招比例超过10%,山东扩招比例接近10%。总体来说,2023年省考的招录规模,在全国范围内均有一定的增幅。中央选调生也从2019年的62人增加到了2023年的385人。

选调生与公务员的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应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但这种扩招仍以选拔优秀毕业生为主,为优秀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成为了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促就业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尽管从总量上看,其并不占有全国年度毕业生就业选择的最大比重,却为稳就业、促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再回到我们开头提出的问题,选调生辞职并发表不当言论,我们需要反思什么?

其一,作为直接步入体制内岗位的众多选调生来说,他们自身也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校园的环境与工作的环境有着诸多的差异,角色意识与行动规则等也需要在此过程中进行调整和优化,其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也需要适应新的工作。

如果这些转型与调试不能很好地进行,其角色转变不能很好地完成,选调生出现消极应对甚至辞职的情况就会更多发生,在各地的选调生与公务员工作中,是否建立与新进选调生或是公务员的关爱帮扶机制,这是我们要反思的内容之一;

其二,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治生态与行政生态如何,也是我们要反思的内容。一些选调生如果遭受了不公平的对待,职业发展空间受限,或是因为与领导干部发生矛盾冲突而被冷落,是否有相关的救济机制或是帮扶机制?如果没有,他们一定会是郁郁寡欢,或者就是消极躺平。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组织部门如何进行干部的教育引导,如何让真正的优秀者能够实现有为有位,这就十分关键了。

其三,我们的高等教育是不是也应该进行反思,如果考生对公务员运行体制,对基层工作都不熟悉、不了解,为了就业而考试,这说明我们的高等教育也是出了问题的。我们的国情、社情、民情教育到哪里去了?我们的知农爱农与爱国情怀有没有得到提升呢?我们的学生仍是在校园的“象牙塔”中去想象,而不是更多地接触中国大地、了解真实的经验,我们的教育就脱离了祖国和人民,这也不得不说是教育的一种不足。

其四,在基层形式主义没有取得显著进展的背景下,在基层负担没有得到有效减轻的情况下,选调生一进入工作岗位可能就会面临缺乏自我价值生产的工作内容,进而产生职业倦怠,进而引发选调生或是公务员的辞职行为,甚至会产生不满情绪,这也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让选调生在更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上产生积极的正向的自我效能感,也是对新时代选调生招录单位以及更多体制内单位提出的重要挑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