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文献综述的四种思维逻辑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文献综述的四种思维逻辑

张文静

文献综述中文献梳理部分的条理清晰、逻辑顺畅,对于推导论文研究问题是较为重要且必要的。尤其是在论文学术写作规范备受重视的前提下,文献梳理部分不能只是追求简单地罗列文献,而不顾及整体的梳理逻辑。也有些作者在撰写时,没有整合提炼、分析归纳的意识,仅仅是在宏观的主题之下,把与主题相关的文献笼统呈现。这些情况均体现出作者们在进行文献梳理,甚至是在正文写作过程中缺少良好的思维模式,也能够反映出作者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缺少思维模式的训练,更习惯于经验与直觉。因此,在论文写作中强化逻辑思维方式对于清晰直观地让读者了解论文写作内容是较为重要的。下面,将结合C刊范文,介绍文献梳理中四种思维方式的体现,从而为作者提供相关参考。

一、层进思维:梳理主题层层推进,兼顾全面系统

层进思维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它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逐层深入地分析问题,从表层到深层,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推进。在文献梳理中运用层进思维,是对研究问题进行全面系统、严谨深入的思考的体现,最终通过梳理主题的层层递进,逐步指向研究问题。

例如《“互联网 +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 C2B 商业模式的实现路径——基于拼好货的案例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年第2期)。该范文的文献梳理部分就是层级思维的典型体现。该范文围绕“生鲜农产品供应链 C2B 商业模式”梳理文献,整体上分成了三个部分,即“创新什么(创新的内容)”“商业模式为何创新(创新的动力)”“如何创新(创新的路径)”。可以看出,梳理内容秉持着“是什么(内容)、为什么(动力)、怎么样(路径)”的递进逻辑,逐步推向了研究问题即“生鲜农产品供应链 C2B 商业模式的实现路径”。同时,也能够发现,该范文注重了文献梳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对研究主题有了全面深入的思考,发现了“是什么”“为什么”与“怎么做”之间在内容上的紧密关系,即“生鲜农产品供应链 C2B 商业模式该‘创新什么和如何创新’还是一个模糊的黑箱,而该问题也是研究其实现路径的核心”,从而为后文的文献批评以及最后研究问题的推导提供了全面且递进的文献基础。

二、整合思维:整合“碎片”研究,多层面推导问题

整合思维是一种能够将分散的信息、资源和观点整合起来的思考方式。它要求我们从不同的来源和角度获取信息,并将其综合到一个整体框架中。整合思维能够帮助我们看到问题的全貌,并从中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在文献梳理中运用整合思维,能够将不同研究的结果和观点整合起来,形成对研究领域的全面理解。

例如《民宿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与理论逻辑:基于扎根理论分析》(《南开管理评论》,2022年第2期)一文。该文主要围绕“民宿创业成功”来展开研究,而文献梳理主要分成了“民宿创业”“创业成功及其影响因素”两个部分来展开梳理。表面上看来,这两个部分是对论文研究主题的割裂梳理,但实质上却是从不同方向的研究观点中找到与研究问题的联系与相通之处。例如针对“民宿创业”这一梳理主题,作者着重梳理了“民宿创业的影响因素”,而对影响因素的梳理是为了引出后文文献批评中所提到的,目前的“民宿创业影响因素”的研究,仅是“描述单一或个别因素对民宿经营发展的影响,无法全面揭示民宿创业成功的多重因素及其关联”。由此看出,对“民宿创业影响因素”这一主题的梳理,与引出研究问题有直接关系。

此外,作者对“创业成功及其影响因素”这一主题的梳理,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梳理逻辑,先从宏观角度梳理了“中小企业创业成功的影响因素”,又从进一步落脚到与本文密切相关的“民宿创业成功”上,呈现了相关前沿文献。但从前沿文献中可以发现,围绕“民宿创业成功”,大多数是国外研究,本土化的理论框架缺失,国外的理论框架未必适合国内,因此便能够引向本文的研究。

通过该范文对两个主题的梳理会发现,作者具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思考文献梳理内容,将这些看似分散的研究情况整合在一起,共同推导出研究问题,一方面可以形成对研究领域的全面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从不同层面推导研究问题。

三、类比思维:用“已知”推导“未知”,创新问题切入点

类比思维是一种将某个领域的概念、原则或方法应用到其他领域中,以促进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可以通过发现不同领域之间存在相似性,从而利用已知的信息来解释未知的领域。在文献梳理中运用类比思维的体现则更多指的是,围绕研究问题的关键点,可以思考其他学科领域内相同问题是如何研究的,已有观点是什么,而后思考其他学科领域的的已有理论观点是否可以为本学科领域的研究问题服务。

例如《导游职业污名的形成机制 ——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旅游学刊》,2022年第4期)。该文的文献梳理整体上分成了“职业污名的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职业污名的形成机理”“导游职业形象与导游职业污名”三部分。该文首先在前人对“职业污名”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作者呈现了“个人污名”和不同职业如“城管”“高声望职业(医生、大学教授等)”等职业的污名形成机制。此处之所以从普遍意义角度和不同职业角度来梳理文献,就是一种类比思维的体现。也即,同样是研究“职业污名”,城管和高声望职业的职业污名形成机制是否适用于此范文研究的“导游职业”,还有待考证,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围绕研究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即“职业污名的形成过程”,来将其他职业污名的形成机制与导游职业污名相类比,想要看看前者的理论观点在后者中是否有适用性,从而为推导研究问题提供了较好的文献基础。

四、全局思维:把握研究全局,强化与问题间的联系

全局思维是一种从宏观角度审视问题的思维方式。它强调超越局部或短期的视角,从整体和长远的视角出发,考虑问题产生的背后原因及其与整个系统的关系。在论文写作的文献梳理中,使用全局思维并非仅是局限于对研究问题本身的文献梳理,是从论文的研究问题出发,从系统整体以及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全过程出发,来考虑其他层面与研究问题之间的关系。也即,将研究问题扩大思考视域,从研究主题出发,来思考围绕研究主题的整体研究情况与所研究的问题之间的关系。

例如《企业师傅缘何愿意参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教育研究》,2023年第10期)。该文在文献梳理方面较为注重全局思维。该文围绕“企业师傅参与校企合作”呈现了五个方面的梳理主题。在梳理伊始,作者首先是先说明了“企业师傅参与校企合作”存在的“动力不足、角色认同感低、被动指导学生、安排低技能任务”等这些存在的问题对下文的梳理主题提供了思路,也即,既然现实层面存在这些问题,那么在研究层面就要着重围绕与这些问题相关的主题进行梳理。因此,该文从“师傅的概念和角色”“参与意愿”“参与存在的问题”“参与所获得的收益”“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这五个方面展开了梳理。同时,这五个方面的梳理也体现出了作者的全局性思考,即研究问题“企业师傅为什么愿意参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与参与意愿、参与问题、参与收益和参与影响因素直接相关,因此,作者了解到了“企业师傅参与校企合作”的研究全貌,对于推导研究问题,也更能够通过全局化的研究现状把握,而更能挖掘出已有观点存在的不足,进而使得研究问题的突出更具备说服力。

在文献梳理中,可以有“层进、整合、类比、全局”四种思维方式的加持,来使得文献梳理的内容更具逻辑性、更加清晰条理。可以考虑梳理主题的层层递进,注重全面系统;也可以注重看似分散的研究情况整合在一起,注重研究的层次性;也可以用其他学科领域的已知观点来未本学科的未知领域服务;还可以注重从宏观层面把握研究全貌,通过这四种思维方式,对于强化与研究问题之间的联系有较好的助力作用。作者们在平时的论文写作中可以有意识地加以训练,强化思维能力在论文写作中的体现。

(本文首次发表在科研写作研究所网站,2024.5.29)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