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荷兰性教育新方法: 让青少年在博物馆中思考“性”

参考消息网6月14日报道据日本《朝日新闻》5月29日报道,荷兰从小学开始推行性教育,其中一种方式是在博物馆中思考“性”。

“性不是禁忌。”在荷兰,孩子们从小学开始就必须履行接受性教育的义务。学习的地点不局限在校内,博物馆也有很多关于性的展览。这么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记者特意为此走访了两家博物馆。

记者来到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的欧洲博物馆联合会科学博物馆,该博物馆接受国家资助,由非营利组织运营。参观者大多为亲子同行,或是以学校、班级为单位集体参观。

在以“人类”为主题的展览中,介绍了与人体相关的各种要素,性就是其中之一,对性行为、妊娠、性别多样性都进行了介绍。参观对象要求年满12岁,主要的受众就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

在一个主要介绍性行为的展示区,写着“从几岁开始”“频率是多少”等问题的小门一字排开,推开其中一个就能看到荷兰国内对应的数据。

在介绍性别多样性方面,博物馆也进行了一些特殊安排。一块等身大的液晶面板上展示着男性和女性的裸体照片,上方的另一块液晶面板则可以投影出不同款式的服装照片,参观者可以将这些服装自由组合给裸体照片穿上衣服,比如西装配半身裙。

该展览始于2019年。在荷兰,性教育在2012年被列入小学、中学和特别教育阶段的义务教育内容。在展示学校希望学生掌握相关内容的“核心教育目标”中,明确写有“在尊重性行为和性别多样性的同时学会如何适应这样的社会”。

但是的确有老师对于教授与性相关的内容感到为难。举办这个展览的初衷也是为了支持这些教师的授课活动,填补学校教育的空白。

策展人埃丝特·哈姆斯特拉(音)告诉记者:“我们生活在一个能够检索到大量信息的时代,但是很多信息并不能如实反映现实,博物馆通过提供正确信息来保持平衡,这一点非常重要。”

多德雷赫特国家教育博物馆从去年底开始推出为期一年多的特展,它的标题是《啊……!身体、性行为、性别和性同意》。

展览中有介绍孩子如何出生的插画。在有关性同意的展区,地板上画着类似人行横道的图案,每条“斑马线”上写着诸如“要不要亲吻对方的脸颊”“拥抱一下”“要不要再想想”等文字,两个人分别站立两侧,走向对方,靠近的过程也是一个就性行为达成共识的过程。

即便是在荷兰,性教育也引发一些批评,当博物馆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展览预告时,会有人投诉“别随便搞什么性教育”。尽管如此,负责该项目的马蒂努·布雷德鲁普(音)还是认为:“公共机构参与社会关注的话题是很自然的事情。”

另一方面,布雷德鲁普也坦言她自己以前也会羞于谈性。大女儿5岁时,她怀上了第二个孩子。当大女儿询问小婴儿是怎么来的时候,她只能搪塞说“早晚会给你解释的”。

“真正害怕或者羞于谈论性的其实是成年人。与性有关的话题曾经是禁忌,但今天需要让孩子们认识到,事实并非如此。”(编译/刘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