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潘复生: 招生就业唯学校“出身论”亟待破除

教育公平和就业平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但近年来,在研究生招生和就业过程中又出现了唯学校“出身论”的现象,强调必须是“985”“211”“双一流”或者大学排名多少位,甚至只认第一学历出身。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潘复生建议,切实破除研究生招生就业过程中唯学校“出身论”。

潘复生说,各个高校存在类型、特色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应成为学生深造录取和求职就业的门槛,不能成为用人单位进行人才评价的唯一标尺。他建议修订完善研究生招生和就业方面的政策和制度,着重对招生歧视、就业歧视出台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和限制性条款;配套出台更有指导性、更具操作性的政策制度,创造和健全教育公平、就业平等的法律环境、政策环境,为人才成长在所有阶段都有合理的发展空间提供政策保障。

同时,健全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和培养标准,建立和健全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多元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减少对本科学校“出身”的显性和隐性限制条件,畅通公平竞争求学深造和求职就业通道;完善科学严谨的研究生毕业标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增加社会对本科出身非名校的研究生质量的信任感。

潘复生认为,要强化宣传引导,全面树立“能力潜力导向”的选人用人观,引导全社会科学而正确地看待非名校毕业生的水平、能力和发展潜力。利用主流权威媒体,讲好普通学校学生“逆袭”故事,打破社会偏见,扩大正面宣传效应。推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变“唯名校”“唯出身”选人用人导向,形成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