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学生时代,没有一个总爱生病的“体育老师”呢?
过去体育一直被我国教育专家们,放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再加上升学压力,很多主课老师侵占体育课时间,成了师生间的“默契”。
但风水轮流转,国家越来越关心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而体育这门课程的地位,几经变化后也越来越高,甚至有的学校出现了“早上先上体育课”的奇葩课程安排。
小学课程安排很“奇葩”,一到校先上体育课,网友:上课能不困?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平谷分校率先实行变革,4月6日正式启动“零点体育”方案:要求学生每天早上到校后,先上一节40分钟的“体育课”,来开启一天的文化课学习,而且要保留日常的体育课和课间操。
据该小学的校长介绍:
“零点体育”中的运动项目,都是在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专家指导下,再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兴趣以及承受能力,按照学校的场地条件,精心研发的活动。
学校操场被划分为五个部分:“大力水手”上肢力量训练区、“功夫足球”下肢力量训练区、“运动健将”体能综合训练区、针对肥胖学生的训练营以及“培养特长”的挑战区。
尽管学校设置的体育项目,都增加了很多趣味性,让孩子们尽量在娱乐中进行体育锻炼,但这个消息一出,网上还是不乏反对的声音,很多网友直言:
网友A:现在小学生的睡眠时间本来就不够,每天早上整这么一出,到了课堂上能不困吗?
网友B:锻不锻炼身体我不知道,但每天上第一节文化课的老师应该挺累的,毕竟全班都睡觉,挨个叫醒也是个“力气活”。
网友C:现在的专家都分不清主次,体育再重要也不能影响文化知识的学习吧!
从这些网友的评论中,不难看出学生家长,对于这项安排还是持怀疑态度的。
“体育课”地位一升再升,都是为了青少年好,运动是最该上的课
不管是部分地区,开始实行体育科目纳入升学考试的总分计算,还是中小学在课程安排上,对体育科目的倾斜,都在表达一个态度: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在被重视。
“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每次国际数学竞赛中,领奖台上都少不了中国队的身影,但与此同时,我们的校园里“小眼睛”“小胖墩”也越来越多,不少孩子成了“喜静不喜动”的宅男宅女。
教育家马约翰曾说过:“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
时代发展趋势决定了,全方面发展的学生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学生和家长要正视学校的变化,转变自己的思想,努力投入到体育锻炼去。
体育课能带给学生的,远不止体能的提升,会影响很多方面
▼磨练意志,培养努力拼搏的精神
相信关注体育圈的人,对于中国女排都不陌生,而“女排精神”——哪怕有一丝机会都不能放弃,也鼓舞了很多正在奋斗的人。
在漫长而枯燥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格外需要这种拼搏精神,去挑战自己不断进步,才能解开一道道难题,在每次考试中不断进步。
▼传递快乐,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运动会使人分泌多巴胺,这种会让人快乐的激素,可以带给学生一天的好心情,带着快乐去开始一天的学习,长此以往,对学习成绩的提高势必有帮助。
▼鼓舞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动力”
为什么每年国际上,都要举办那么多国际赛事呢?正如奥运之父顾拜旦所说:对于人生而言,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战斗。体育精神会成为学生的“支柱”,成为他们越战越勇的动力。
体育课地位的上升已是大势所趋,学生和家长不妨在课余时间,开展体育锻炼,在丰富课余生活的时候,也可以真正感受体育的快乐。
留言板话题:你怎么看待“一到校就上体育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