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老师穿异装上课, 是种什么体验? 上课像“上朝”, 下课像“退潮”

问:想让学生们上课时好好听课,什么办法最有效?

60后老师:扔根棍子在桌上就好了。

70后老师:抱着试卷进教室就好了。

80后老师:跟学生做朋友。

至于90后老师…

其实这个问题,对于不少年轻的90后老师来说,都挺让人头疼的。

毕竟年纪轻,经验少,内心还是个宝宝。

开家长会的时候,恨不得张嘴就对着家长问声“叔叔阿姨们好”。

而且,现在教学生,还不能用自己老师当年对待自己的那套办法。

你要是敢让上课说话的学生到教室外面站着,校长就敢让你到他办公室里面站着。

但是,书还要教,课还得上。

不仅要确保课堂质量,还要让学生产生兴趣。

可是经验不足,相貌普通,如何才能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呢。

于是,一些老师就开始在服装上打起了主意。

比如说历史老师吧。

从初中到高中,历史课本上的知识要点,横跨了数千年之久。

所以穿个龙袍去讲课,也就是“基操勿六”的事。

虽然这身装扮,把上课弄得跟上朝似的。

但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他们就算是穿着盔甲在讲台上讲课,也不必太过于吃惊。

毕竟对于老师来说,还有什么事,能比课堂效果更重要呢。

和历史老师类似,条件得天独厚的还有语文老师。

唐诗宋词古韵古香,一袭汉服美轮美奂。

虽然老师穿着汉服从你面前走过的时候,你会感觉那翩翩的衣袖,看着就像是涨潮退潮似的。

但或许这样直观的视觉效果,能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古文之美。

同样在服装上“尽心尽力”的,还有数学老师。

虽说这仙气十足的一袭白衣,和背后黑板上的“每个纸盒5只杯子”,是怎么看都不像是一套内容。

但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当年自己的老师穿上“奇装异服”的时候,课堂效果不也是直接拉满的吗。

新奇的装扮,固然能吸引学生的目光。

不过话说回来了,国内年轻教师的操作,其实还算是比较内敛的。

那些约束更少的国外老师,才是真的敢穿。

在西班牙,一位名叫维罗妮卡的小学生物老师,就经常穿着看“奇装异服”去上课。

在她看来,想让学生了解人体器官结构,就需要直观、立体的视觉体验。

于是,就自制了一套“人体器官服”。

你别说,穿上去之后,隐藏在体内的器官,确实是变得立体了、直观了。

只不过看久了之后,有点胃口不好受。

而且总感觉心里瘆的慌…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科目的老师都适合这样穿“异装”上课。

比如说体育老师就够呛。

因为要是在教足球基本动作要领的时候,穿上古人踢蹴鞠时那跑两步就能踩到的衣服,那在这节课上完后,保不齐就真的要“临时有事”了。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授课质量,我感觉现在的年轻老师也真的是拼了。

不过他们的这番热情,却并不一定会被所有人理解。

前两年,在刚有老师穿汉服上课的时候,网上就掀起过一阵讨论。

不少家长都认为,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地方,就该有严肃的样子。

要是穿着“非日常”的衣服去讲课,那学生到底是该听课呢,还是该看人呢?

其实我觉得抱有这种担心的家长,就有点像是“吃秤砣长大”的了。

在我看来,与其说这是“哗众取宠”,倒不如说是教学创新的有效实践。

从学习兴趣上来讲,知识本身是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的。

对一门课的喜好,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方面。

一方面是天赋,另一方面就是对老师的印象。

虽然这谈不上爱屋及乌,但你确实很难让一位不喜欢语文老师的学生,去喜欢语文这门课。

从学习效果来讲,正如开篇所说的那样,随着学生眼界的开阔,过去的教学管教手段已经越来越难以维持效果。

和学生“硬刚正面”的结果,只会是学生学得闹心,自己教得堵心。

与其这样,还不如用生动的形式去让学生对课程产生期待。

从教学态度的角度来说,其实无论效果如何,我们也应该允许年轻的老师用新思维,去发掘新的教学技巧。

毕竟严谨负责的老师,还是占了绝大多数。

为了教学质量,别说穿个汉服了,就算是让他们去“扮丑”,可能很多老师都会义无反顾。

相比较之下,那些当甩手掌柜的家长,可能还不如一位穿“龙袍”的老师更关心孩子的成绩。

讲到这,我突然发现教师这个群体,似乎被人们赋予了太多的非教学责任。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已经习惯了用“显微镜”去看待老师这个职业。

甚至在有些话题中,老师天然就被划到了家长的对立面。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头论足,只不过是敲敲键盘的事。

不过客观地说,教师这个职业的整体素质,还是远高于绝大多数行业的。

虽然他们的奇装异服,只是看上去有些另类。

但是能为自己的孩子如此绞尽脑汁的,或许除了父母之外,也就是老师了吧。

趣谈教育新鲜事,大型表情包工厂。

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

欢迎关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