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清华北大学生被“寄予厚望”, 留学发展不归? 40岁回来都不晚!

清华、北大是我国实力最强的2所大学,考上清北的学生都是一千万考生中的少数,也被人们寄予了厚望。当然了在谈论清华北大的时候,人们也很容易想到“美国附中”这个称呼,因为有不少言论吐槽清北学生出国留学较多,而且好多人留学后待在了美国发展,就连美国“实体制裁”的18所中国大学中都没有清华、北大两校。

那么清北留学生真的很容易被利益所驱使么?究竟什么原因清北出国率这么高,不归国的人还这么多?下面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有多项数据统计,北京大学2018~2019年本科生出国留学率在30%左右,清华大学2018~2019年本科生出国留学率在24%左右,两校虽然不是我国本科生留学比例最高的,但出国留学率是可以稳居前十的。

而清北留学生最终回国的,却不足三分之一,甚至网传仅2成,不管怎么说,有很多留学生选择了在国外发展是事实,而且相当大的一部分人选择了在美国发展。

考入名校的本科生其实还不算人才,只有不断深造、发展到博士,或者工作中有较好的成果才能算人才。清北本科生背负着“名校”枷锁,被“寄予厚望”,但很多人只是想做一个生活不错的普通人。更多的清北学生没有经过合适的工作或项目锻炼,留学的大部分可能成了社会中产阶层人士,在国内的可能成了某街道办工作人员、中小学老师等,这些人留在国内也很难培养成尖端人才。

其次,清北的学生也并不全都是“人才胚子”,如考入清华大学共有11种方式,分别为高考录取、保送生、强基计划、自强计划、高水平艺术团、运动队、国防/定向生、飞行学员班、国家专项计划、艺术类、港澳台侨、清华大学国际学生。

高考录取确实都是各地高考精英,但也有不需要高考的“国际生”,有推荐信、面试即可录取。也有保送、艺术类等录取方式,即使是高考录取的高分学霸,也有到大学后沉沦的,留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自费留学生。现在本科学历就业优势已经不大,很多条件优越孩子的选择出国“镀金”,真正在努力成为人才的只有少部分人。

且人才的成长需要充足资源与适宜环境,当国内无法提供这些条件的时候,留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目前我国科研环境与发达国家还是有的,我国人多竞争大,世界顶尖大学博士毕业回国不被当人才看,研究成果斐然连学术荣誉、项目资源都抢不到的也是有的,在这个讲资历、人脉的环境中,回国又被逼走的人也不是个例。

当然,国外有更好的技术与发展环境,留学未尝不是一种提高国内发展的有效方式,国内资源有限时,国外更好的土壤可以培养更好的人才。邓公讲:“留学生只要十分之一能够回来,我们的政策就是成功的。”

陈章良先生26岁博士毕业就回国了,留下了著名的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施一公院士移民多年拿到美国国籍后40岁时回国发展了。杨振宁老先生79岁才申请中国绿卡为国家做建设。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先生58岁回国在清华大学任教,并创计算机“姚班”,这些人学有所成后将知识带回了国内。

虽然回国的人不多,但都是学有所成,为国家做建设的人。留学读完博士也就是不足30岁的年纪,这个年纪想有成就太难了,想必很多人也是想利用国外优质环境继续提升自己。当一个留学生不再需要依靠资源,而是可以自己创造资源的时候,相信很多人是愿意回来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