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全班55人无一人考上普高! 乡镇学校有这么弱?

新中考、普职比调整至5:5……面对络绎不绝的教育改革,很多城市家长都叫苦不迭,为自己孩子的前途深深感到担忧。殊不知,跟农村的孩子们比起来,城市里的孩子已经很幸福了,至少他们还有选择的余地。

一个班55个学生中考全军覆没,无一人上普高线

近日,一名乡镇中学的毕业班老师分享了他所在班级的中考“战果”:全部55个学生,没有一个考上中学!

中考结束后,这些孩子有相当部分就不再读书了,其余的大部分选择了去当地的职高(技校)读书。对此,这名教师为自己的学生感到深深的担忧,这些孩子以后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同时,这名教师也表示,一个班级中考全军覆没的情况在他所在的乡镇寄宿学校已经见怪不怪,去年初三年级一共4个班,其中三个班就是一个普高都没考上。

这样的中考成绩,城镇里的人们可能会感到惊讶,但在薄弱的乡村基层却十分常见。数十年来我国取得了基本消除文盲这样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城乡间的教育分化却一直在分化,城里人在热议“鸡娃”、给孩子报怎样的补习班、兴趣班时,农村孩子面对的更多上完九年义务教育后直接进入社会,然后一切随缘。

什么原因造成了乡镇学校班级中考“光头”?

第一是教育基础薄弱。没有很好的财政支撑,乡镇学校的条件普遍都不好,信息闭塞,不仅硬件跟不上,教师还于工资低、工作任务又重,所以稍微有一点关系、有点门路的教师,都会想办法调进城区学校,或者干脆跳槽转行另谋出路,留下来任教的大部分都是没有条件调走的老师,或者是年龄偏大的老师。优秀的年轻教师留不住,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只能够退而求其次,从某种意义上讲,乡镇学校里的很多教师就是当年的“学渣”。

第二是学生家庭条件差。无论城里还是乡村的孩子,都有爱好学习的和不爱好学习的,但不同的是城里的孩子普遍具有更好的经济基础,放学回家可以安安心心地复习、做作业,条件好些的还可以请家教、上补习班;乡村里的孩子呢,请家教、上补习班什么的就别奢望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放学回家第一件事不是复习、写作业,而是做饭或者帮家里干活,等夜深人静时才开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第三是缺乏好的学习氛围。乡镇学校的学习氛围比城里学校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好苗子或者有门路的都到城里学校入读了,留下来真正用心学习的学生就那么几个,绝大部分学生都厌学,不把学习当回事,打架、违纪、逃课、抽烟、酗酒、早恋、赌博、偷盗……很多孩子都沾染了不良的社会习气,家里没人管,老师不敢管,学校也不能管,学生变得无法无天,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平时做测试,考及格的寥寥无几,三四十分的很普遍,几分、十几分的一大把。在期中、期末这些阶段性大考中,各科成绩加起来总分过200的已经属于成绩优异了。这样的学校,普高升学率可想而知,一所学校每年能考上几个普高就已经不错了,甚至还有不少学校中考直接推光头。

如果说中考是人生中的分水岭,那么乡镇学生无疑是这场竞赛中的被淘汰者。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巨大差距让城乡学生从一开始就置于不同的起跑线上,到参与时中考、高考被城里的学生轻松碾压,只有极少数“存活”下来。近年来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例在一流院校中数年持续走低,农村学生在二三类院校中才能占到一些比例,而当这些学生毕业后,挤进求职队伍中,好不容易递上一份简历时,也很容易因不是名校毕业而弃之一隅。不久前,河北一省属高校有位来自农村的毕业生因不堪就业压力而自杀。如果说人生中有三场可以让人扭转乾坤的战役——中考、高考、求职,那么农村孩子在这三场战役里都存在巨大的劣势,能够扭转局势的机会渺茫,唯有公平教育才能消弭城乡孩子之间的这种不平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