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高考还有10天,家有考生的家庭气息、味道、生活节奏都会有所不同,甚至连说话都小心翼翼……此时的孩子紧张、敏感、焦虑,家长也出现了期望过高、关注过度、管束过严、唠叨过多等考前综合症状。你中招了吗?小编特邀哈九中心理教研组长杨淑红帮深陷于高考负面情绪漩涡的家长解惑,教家长做孩子的"情绪缓冲垫",不做孩子的"情绪增幅器"。
杨淑红,哈九中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教师,高级教师。现为科研主任,心理教研组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认证生涯规划师,省教学能手、省科研骨干、市学科和科研学科带头人,市兼职教研员。
考前家长困惑只因想太多
越临近高考,中招考前家长综合症的家长就越多。这学期,杨主任到很多学校进行过家长的心理咨询,咨询中发现家长们的困惑主要集中在五方面。
一是不知如何选择大学与专业;
二是与孩子关系紧张、敏感;
三是迫切希望提高学习成绩;
四是不知不觉中干涉、包办过多;
五是压力过大,过度焦虑。
五点建议帮家长走出困扰
一、接纳是态度,更是智慧
学习成绩的提高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距高考仅剩10多天,家长一定要接受"孩子学习的状态和习惯不是一时就能扭转过来的"这个现实,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恰当的调试。接纳是种态度,更是种智慧。大家想想,这么多年,我们是不是说孩子说的越多的地方,孩子的改变越小,或者适得其反呢?有时,接纳反而是种有效的方法。接纳孩子的越多,孩子越优秀。这也正应了那句: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天天被否定、打击,是会形成"习惯"的。杨主任说:"失败为失败之父;成功为成功之母。"家长们,此时此刻,家长知道要怎么做了吧。
二、倾听孩子的"心",读懂孩子的需要
家长们想想,当孩子跟你们吐槽学业压力太大时,或者不想上学、不想考试时,你是怎么做的?家长是不是像导师,指导孩子这样或那样,批评指责孩子不努力、不尽力,还是给孩子讲道理,学习很重要、特别重要,现在不好好学将来啥也不是……
而孩子想要的又是什么?他们只是想要找一个愿意理解他们的人抱怨一下,让他们的情绪被听到、被接纳。事实上,此时家长完全不用给什么建议,他们更不愿看到你们为此变得抓狂,因为那会让他们更崩溃。换言之,孩子们是希望家长做他们的"情绪缓冲垫",而千万别做他们的"情绪增幅器"。家长要学会倾听,不仅要听出内容,更要听出孩子"心",读懂孩子的需要。
如果家长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杨主任的建议是想想再说话。想想"我到底想要什么","我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我希望孩子好,不是吗","我也需要学习、改变和成长"。
三、扮演孩子的"高考助手"
此时家长总觉得孩子高考,自己使不上劲儿的感觉。其实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扮演孩子的"高考助手"。帮忙搜集大学、专业、招生等各方面信息和资料,同时也真正了解孩子的优势在哪里,短板在哪里,为未来的"七分考,三分报"打好基础。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创造一个舒适的复习环境,而不应该过多地唠叨和啰嗦。网上有个段子:"你现在流的汗和泪,都是当年选专业时脑子进的水",虽是玩笑话,却也印证了"七分考,三分报"。家长们与孩子一起拼搏这么多年,孩子拼尽全力去考,家长在报志愿的关键时刻可不能掉链子哦。
四、角色定位要清晰
家长当好"高考助手",做好后勤保障就很不错了,角色定位要清晰,要有边界感。在学习方面,不要指手划脚,不要总是指挥孩子学这个学那个,这样学那样学的。即使家长就是高中老师,也不建议你主动去做,除非孩子来问你。学习上的事就请老师为孩子答疑解惑,纯粹的知识学习家长的作用是很有限的。
五、传递积极情绪和正能量
家长要关注你所能够控制的部分,传递积极的情绪和能量,这样可以减少我们的担心和焦虑。我们常常会忽略我们可控的部分,盲目夸大不可控部分对我们的威胁。家长们可以找志同道合的朋友聊聊,将紧张和焦虑与朋友说说,努力寻找生活中的快乐源泉。因为家长的态度和情绪,往往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
记者张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