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国家一再提出思想政治课的问题,要求中小学、大学知识思政课教学,发挥其教育价值和功能。
大学还好说一些,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就比较纠结。如果思想政治课不纳入中高考,学校都不一定能开课;如果思想政治课纳入中高考,那么教师就专门研究思政课如何考试,而不是如何教育学生。这情形就是一个两难选择。
先说中考,不少地区不考政治,或者政治开卷考试。初一初二基本是开一两节课,初三会考结束后,中考不考的话,基本就不开课了。中考如果不计入成绩或者开卷考试,基本一周一节课。
因为在中考中发挥不了作用,学生上课不认真,甚至上课做其他学科作业,教师也不会认真上课。课都不认真上,更不用说发挥教育作用了。
在高中,按照国家规定,政治和物理的课节是一样的。学生没有选课以前,多数学校政治课安排偏少,物理一周可以安排5节正课,政治一周最多2节。
学生选课以后,选择政治的,课节安排较多。没选择政治的,一周最多安排一节课。非高考政治课,教师赶进度都很紧张,一节课要赶五节课内容,根本没办法仔细上课。学生上课也就划划重点而已。
等会考结束后,不选政治的学生就彻底不上政治课了。
在中小学校,如果政治不考,连基本的教学时间都保证不了,更不用说教学效果了。如果考试的话,课时是能够保障,教学效果是否能达到预期呢?
如果政治课在中高考都考,那么,学校肯定会开足课时。中考政治课一般是考试,但是成绩不计入总分,那么,初四年级只开一节政治课。如果计入总成绩,那么课时就要增加。高考选政治学科的,高三政治课节最多开到5+4,也就是五节正课、四节自习课,一共九节。如果高考没有选择政治,那是一节课都不开。
课节有保障,但是教育效果就要另说另讲了。教学目的不同,教育效果自然不同。或者说,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育效果是次要的,或者是学生自发生成的,不是教师想要的东西。
任课教师教授政治课是为了成绩而教,学生学习思政课不是为了提高思想认识,而是为了分数去学。
思政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达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高度统一,不断改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思政课的价值所在。思政课的教学价值在于思想教育,而不是在于考试成绩。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正好相反,重视其考试价值,不在意其教育价值。
教师备课研究的是考试能考什么,我应该去讲去练。学生考虑的是哪里没有记住,考试中存在什么问题,又该如何去做题。
思政课的教育价值是最重要的,远远高于其考试价值。现在的尴尬局面或许只有改变考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