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喵喵萌宝(原创,欢迎转载分享)
教师评职称到底有多难?有人用“职称评定熬死你”,来形容其中惨烈的竞争状况。
由于各个学校的教师评职称名额有限,僧多粥少,导致评职称的门槛一再提高,评职称的难度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可以媲美。
尤其是年轻教师,评初级职称尚且容易, “职称金字塔”的顶端成了无法企及的职业高度。
教师评职称竞争“惨烈”,迎来新消息又于新难题,总难“两全”
多省教师迎来一个利好消息,乡村教师按教龄评职称,只要达到工作年限要求,即可实现相应层级的职称评定。
乡村教师闻言自然喜不自禁,感觉自己晋升有望了,这让处于基层教育的乡村教师看到了晋升和涨工资的希望。
可“按教龄评职称”的通知没下发多久,大家又发现了新难题,让年轻教师深感不公平。
年轻教师往往是一线教学的主力,可能各方面具备了评职称的条件,却会被“教龄”阻挡在“评职称”的大门之外。
有网友直接喊话:“取消职称!一线教师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力,按教龄评职称明显有失公平。”
也有网友提议:“只要达到一定年限,不犯大一点的错误,年度考核合格,就应直接认定一定的职称。”
更有身为过来人的老师奉劝:看似放宽条件,实则更苛刻了,硬件不足的别费劲了
“按教龄评职称”看似解决了乡村教师的“评职称难”问题,但教龄满足了,其他硬件却不具备,仍然不可能顺利评定职称。
对于有多年职称申报经验却屡评不上的教师而言,直接深深戳中现实痛点。
传统的教师评职称方式与按教龄评职称,各有其利弊
综合评定职称的方式:有硬件要求,会被有心之人利用
按照传统的教师职称评定方式,教龄占比并不大,各种获奖证书往往占有比较高的比重。
一个老师的教龄足够长,但是缺少硬件,基本上没有评上职称的可能。
比如发表的论文少、没有优质课证书等
在评职称难的现实中,一些教师为了顺利评上职称,甚至开始证书造J、论文造J、托关系评职称等等现象。
这让职称评定多了“虚假”成分,但是,每个老师的教龄一般是准确的,从这个方面来看,按教龄评职称更为合理。
按教龄评定教师职称:论资排辈,并不公平
若是按教龄评职称,又回到了论资排辈晋升的年代,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
毕竟,给教师评职称,主要还是看一个教师的学识学历、教学水平等,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全面提高升学率。
若是按教龄评职称,只要老师的教学年限到了,就能够直接晋升,老师们干不干一个样,评职称将无法起到相应的激励作用。
总而言之:无论是传统的教师职称评定方式,还是按教龄评职称,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并不是理想的评职称方式。
教育部门应结合教师行业的职称评定现状,既要给一心为教育事业做奉献的“孺子牛”机会,也要让年轻教师看到晋升的希望,而不是一律按照“教龄”一刀切。
否则,只会加大教师队伍的内部矛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乡村老师职称评定难的现实难题。
教师行业如何评职称才合理呢?这些网友的热心建议可以参考
适当降低证书、论文、职务等比重
在各个学校的教师职称评定中,各种获奖证书、论文以及职务等,往往占有比较大的比重。
可每年评选先进教师时,过程却不公布,缺乏公开、透明的评选流程,学校也不会对此作出解释。
因此,有网友建议评职称时,可以适当降低相关硬件的比重,同时做到公开透明,证件和获奖过程做到有据可循。
适当增加老师教龄的评选比重
一些老教师的教龄比较长,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可同样,这些老教师同样缺少一些硬件,评职称的路也是困难重重。
网友建议在进行教师的职称评选中,适当增加教龄的比重,要给真正的优秀老教师机会。
学校领导不应参与普通教师的竞争
学校领导作为学校的管理层,有自身的职称评选途径,不应该与普通教师一起参与职称评选。
毕竟,学校领导在职务上占有优势,可能会让一些普通教师自动退出评职称的竞争。
总而言之,教师行业进行职称评选时,应当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适当增加教龄比重,降低一些硬件的比重,才能给一些一线教师、老教师创造更多职称评选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