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最后一科结束铃声的响起,学生们也要跟高中时代说再见了。经历了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尤其是高三生活中的日日夜夜,高中生们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放松下来。
不少记者在考场外拍到了考生们各种新奇的出考场方式。有人一路狂奔,只为成为第一个冲出考场的学生,这样有机会接受采访。还有同学腾空跳起了一字马,甚至是翻了好几个筋斗。
可见大部分考生对于考试的结束是何等兴奋,迎接他们的将是一个没有压力的假期。短暂的狂欢之余,考生和家长对于另外一个涉及考大学的事情也是非常关注,那就是填报志愿了。
以前有不少因为高考志愿的失误而导致与理想院校擦肩而过的事情。也有一些幸运儿分数虽然不算高,但因为志愿选得很好,不仅能走入一所不错的院校,毕业后就业也非常容易。
因此,越来越多的考生和家长已经开始重视起志愿填报这一事项。有些朋友还花很多费用寻找志愿填报师。不过笔者对这一行业并不清楚,所以有关性价比是否适合并不多做评价。今天我们就先去看看,一些名人大佬,他们当年是如何选择的。
俞敏洪:离开家乡
俞敏洪先生既是商业中的成功人士,也是一位在教育领域颇有建树的人,他所创办的培训机构在当年一反传统、刻板的授课模式,受到了不少学生的喜欢。
而他本人也是一位地道的“草根”,正因如此他给学生们的建议往往也更能从普通家庭的角度出发,有不少参考价值。对于高考选填志愿,他这样说:
“同类大学做选择,建议高中生离开自己的家乡,而且我觉得离得越远越好”。俞先生生长在一个农村里,当年多数家庭都会让孩子早早离开学校去种地或务工。
是其母亲对考大学的支持,才给了他逆袭的机遇,因此俞敏洪认为,出生在小城镇和农村的学生,留在故乡的话思想很容易受到局限,需要离开家去更先进的地区看看外面的世界。
刘强东:我高考时只报了两个城市
刘先生在一次演讲中谈到:“当年我所有的志愿就包括两个城市,北京和上海;上什么学校不是最重要的,我一定要去中国最大的都市上学,因为我坚信在那里我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想必他的创业跟这种争取信息和环境优势的思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他高考的年代,网络远不如现在方便,很多学生连选大学和专业都是随便填的状态。
在不少学生还对城市的作用没有任何感知时,刘已经深知一线城市在教育、资源、信息通达度、合作便利度等方面的优势,毫不犹豫地选择北京、上海。
除了北上广,这些新一线城市也值得考虑
“新一线”的概念并不是新鲜词汇,它是根据资源聚集、活跃度、生活方式等方面综合打分评出来的一些满意度高、潜力大的地方,我们选择其中部分更适合读大学的推荐。
第一个:成都
各大国际展览、音乐会都不会少了成都站,可见其发达度。这里也是大学生最喜欢的地方之一,不仅交通便利、放假回家时很方便,而且年轻人也不少,同学们不愁无聊。
第二个:武汉
武大的樱花想必不少朋友在新闻里都见识过,这所高校不仅教学水平出色,每年也因校园的景致吸引很多人参观。如果分数不够高也不用怕,这里坐拥80多所高校,总有一个适合你。
第三个:西安
古都的文化底蕴可不一般,在这里少了很多浮华和焦躁,非常适合想沉浸在读书中的大学生。陕西师范、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实力不容小觑,还有其余不少大学,本身教学水平出色,但因为不是在东部地区,所以在招生时才略显吃亏。
第四个:沈阳
如果家庭条件一般,又是北方人的考生,那么到这里也是不错的选择,学费、生活费标准一般不高。作为省会,沈阳的高校资源也不少,从重点名校到普通本科和专科,范围也很大。尤其是警校生,这里的刑事警察学院在全国警校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看“大佬”们是如何填志愿的:离开家乡,离得越远越好;上什么大学不重要,但必须去大城市,大佬们的想法如出一辙。这样的角度相信对我们广大比较迷茫的考生也是一种参考的标准,特别是对文科生来说,见识和眼界在以后的工作中尤为重要。
那么,你在报志愿的时候会比较重视高校的地理位置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见解,跟大家一起讨论。(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