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北大教授谈教育“双轨制”:校内教育减负,学生放学又去补习班

传言已久的三胎政策,终于迎来了“瓜熟蒂落”之时。

可惜民众反响一边倒,绝大多数网友更是公开发声“不敢生”。谈及不生的原因,与育儿成本高,教育难等社会热点问题息息相关。

尤其是在教育为本的今天,我国大学教育开始普及,大学生如雨后春笋冒出。当今就业市场,本科学历的竞争明显乏力。为了在学历上添砖加瓦,家长们劳心劳力将教育从校园内延伸到校园外的补习班,形成了现代社会所独有的“双轨制”教育模式。

社会与时俱进的今天,课堂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家庭所寄予的教育厚望,因此很多父母宁可背上不同程度的教育负债,也要想方设法给子女提供课堂外的附加教育。

为了子女能够读名校,不少父母豪掷千金购买学区房。

为了子女能够超越同龄人一小步,父母们争先恐后将子女送进各种培训班,甚至有些父母牺牲自己的事业,全心全意选择陪读。

不仅如此,随着5G技术的发展,线上教育也开始遍地开花,孩子们走出课堂,要么是进入课外培训班,要么接受线上的辅导学习。

这一“箭在弦上”的教育状态,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幼儿园之前还有托幼班等,尚且在牙牙学语阶段的孩子,就在父母精心安排之下,踏上了学习之路。

不断延伸、拓宽的教育投资,成了压在每个家庭的大石头。即便是国家大力提倡二胎、三胎政策出台,但是生育率下跌依旧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社会现状,就连北大教授渠敬东也忍不住发表意见:

网友@微笑渐暖说:自打孩子上小学后,我就被迫成了全职妈妈。辅导作业,带孩子上各种补习班,还要监督孩子学习网课。失去了工作收入,加上教育开支大,家庭生活水平感觉是回到了解放前,不过没办法,为了孩子,咬咬牙坚持吧!

网友@谢明的明天说:我跟老公都是普通本科毕业,做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工作,当然希望孩子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就读于三年级的孩子,现在上了差不多六七个补习班,周末基本耗在补习班上,大人、孩子都没好好休息过。不过社会现状就是如此,自家孩子不学,别人家的孩子在学,能怎么办呢?

网友@米米家的大米说:算了算,去年支付给孩子的教育经费至少有10万,基本上相当于我跟老公一年的总收入。别问我们家怎么生活,自从有了孩子,好像我就没买过新衣服,为了孩子教育学习,老公连20多年的烟瘾都给戒了,哭~

减负减负,减自然是核心点。要大力强化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着力提高课堂教育的效率,将教育主阵地搬回课堂。与此同时,也要严控孩子课堂内的作业数量、种类、形式以及难度,将不必要的教育负担减下来。

做减法的同时,也要技巧性的做好加法。减出来的课堂时间,并非是给课外辅导机构可趁之机,要将减负的时间真真正正还给孩子。教育要做到劳逸结合,让孩子睡足觉,多运动,因此在睡觉、运动时间上要做加法。

把“唯分数论”的单一评价机制进行改革,学会做乘法,拓展为多元化的激励机制。校园教育着重于学科知识的储备,家庭教育要传承家风、培育亲情、养成良好习惯,而社会教育尚德明礼、友爱他人为主,将教育回归本质,为孩子的人生发展奠基,为社会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将违规的校外补习、办班、违反学生成长规律的各种竞争、比赛等一律除去。同时要严厉打击学校与培训机构基于利益链锁合作的“择优”、“占坑”等不公平的录取行为,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

除了“加减乘除”四个步骤外,教育减负是一个三元一次方程式,要依赖于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方面共同发力,相互补充,良性互助,这样才有机会让“减负”得以真正落地执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