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内容重要还是文法重要?

人们说话写字都要有内容,表情达意,当然也要讲究一定的文法。说话可以说大白话,要是写文章就不行了,需要对语言进行锤炼,要根据文法的需要修改文章的词句。那么,究竟是内容重要还是文法重要呢?

内容始终是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内在的东西,而文法只是外在修饰性的东西。但文法起着语言逻辑的支配作用,不能脱离文法而空谈内容,也不能脱离内容卖弄文法。内容的概念自不必说,文法是指文字、词语、短句、句子编排而组成的完整的语句和文章的合理性组织。可以说,人们从小时候说话就会按照一些文法来,而不会胡言乱语。也就是说,人们学说话的过程就是语言逻辑形成的过程,也是文法结构形成的过程。虽然这种内在的文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已经让很多人浑然不觉,但文法结构起到了支配内容表达的作用。如果去除文法,一篇文章就成了词语的拼凑,甚至连词语不拼凑不起来,人们只能回到原始社会的动作和声音的交流阶段,而不会使用文字交流了。

文字要表达内容就要讲究文法,言之无物的文章是最忌讳的,毕竟写了很多,卖弄了文法,却没有说什么内容,那么,文章就会显得华而不实。而只是强调内容,却忽视了文法的巧妙应用,就会显得粗野,没有什么文气流动了。两千多年以前的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显得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显得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饰配合适当,才可能成为君子。内容表达需要有文法的配合,不然,只说大白话就让文章失去了观赏性,当然也就粗鄙不堪了。

但很多人写文章的时候过分强调文法,而忽视了内容的表达,只是让人看到了华词丽句,却看不到什么实质内容,还有无病呻吟的文章,更是让人讨厌。六朝绮糜文字大多在强调文法,而体现建安风骨的文章都在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但也要借助一定的文法表现出来,力求文法运用精熟,不用绮糜文字,提倡“清新刚健”的诗风。后来又有了各种派别,诸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苦吟诗派等,到了宋代各种流派更多,有江湖诗派、江西诗派、四灵诗派、豪放派、婉约派、清雅词派等等,明清时代又有了公安派、性灵派等等,大多追求独树一帜的诗风、词风与文风,就是另辟蹊径写诗作词,用了常人没有用到的独特意象,人们也不敢说什么,只是跟着那些文化人胡乱吹捧、传播,却没有自己的欣赏品味。

文学流派鲜明的风格让这一派别的作家会综合运用一些文法,写出和别人写的东西不一样的东西。也就是说,作家保持了独特的文法,叙述一些事情,让人们觉得很新鲜,也很特殊,于是就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进而找出作者所有出版过的书来读,读着读着,就理解了作者的文法特点,当然也会对作者所描述的事件产生一种语言艺术的鉴赏。别看人们只是读书,写不出什么名著名篇,甚至一篇文章也不写,但他们的欣赏水平并不低,而是遇到什么作品都要品评两句,有的见了书的封面,还没看就已经妄下结论了————他们的武断只能让人发笑。

文学作品大多要表达一些内容,那么历史跨度那么大,文学作品那么多,会不会写重复了?当然会了,一些故事大同小异,虽然人物换了,场景换了,但人物的行动元并没有改变,都是要干一些事,最后都要干成。既然作品记录的内容出现了重复或者相似,那么还有发表的意义吗?

当然有,不同的是语言,是文法。莫言笔下的家乡和阎连科笔下的家乡就不一样,虽然都是抽象思维的产物,也可能要记述同一件事或同一种感情,但他们的语言风格不一样,关注的点也不一样,当然也就写不出雷同的作品了。作家语言风格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有着长期写作养成的语言习惯,而这种语言习惯恰恰体现了作家独特的文法结构,让很多人不能模仿,也不能超越。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语言风格各异的作品,才让文学丰富多彩起来。就好比人们听了两个人讲同一个故事一样,可以发现很多不同,也能分辨出谁讲的好,谁讲的不好。

人们说话、写字都会按照一定的文法结构来,而内容的表达要靠着文法结构来进行。人们在生活中会不自觉地用上文法结构,因为他们从小就接受了文法结构的训练,学会了一般的文法结构,但要是写文章、做演讲,还要学习更高级的文法结构,不然只会因为口语化而被指责为大老粗。

内容重要,文法不可或缺。偏重于内容表达的会流于庸俗,而偏重于文法的会失之绚烂,需要结合起来表达才会好一些,而怎样结合,结合的好不好直接影响了作品的质量。民间故事大多重视内容,而忽视了文法;抒情散文大多关注了文法,而忽视了内容,而高雅的严肃文学大多注重了内容和文法的有效结合,结合得好不好直接说明作家的水平高不高。

谁都会讲故事,但要是按照一定的文法把故事写出来,就不容易了。或许,内容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文法。失去文法,人们连话都说不成了,需要长期培养;而失去内容可以再找,总能找到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