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领域可谓是风起云涌,大事不断。相信每一位家长都在关注,而每一位学生也都有切身体会。
已经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就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目前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总人数有1.7亿之多,如果加上孩子们的家长,可能直接影响5亿人的生活。
政策让我们眼花缭乱,变化更是让我们喜忧参半,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几个明确的态度。可以用“减、均、限”来描述。
减
义务教育阶段,升学不再考试,改用学区直升、摇号等手段,明显减轻了小学生的学业压力。
从双减开始,减轻学生的校内、校外课业负担。出发点是好的,但很有可能遭遇资本化整为零的对策,一对一的模式又重新兴起。
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出台了一些办法,比如学校延长学生在校时间到下班后半小时、假期托管等,解决了家长接孩子和假期管理的问题,客观上也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均
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优质教育资源摇号获取,配合其他手段,比如一些地区制定名校分配定向生给普通学校升学名额的办法,都是为了教育资源的平均化。
另一个“均”,体现在初中毕业分流一半到职高。表面上看起来一半上普通高中,一半上职业高中,似乎在人数结构方面平均了,但在职高普遍办学规模、条件、质量比不上普通高中的情况下,这种数量上的平均能否起到调整人才结构的作用,值得商榷。
限
就在双减意见出台几天后,教育部就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哪些是学科类、哪些是非学科类的界限,进一步限定资本可以进入的领域。
一句话,有些教育不能当生意做了。“你的孩子不来,我就培训你的孩子的竞争对手”这类话术,不能再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培训机构的宣传中。
“减、均、限”,反映了教育由校外回归校内的思路,也是这一思路的实现手段,将在未来影响学生、家长和资本。
然而,如果就业压力没有根本缓解,由此传导给大学,再进一步传导给高考、中考的压力就得不到根本缓解,那么义务教育阶段的竞争态势还是得不到根本缓解。
通过“减、均、限”,将很快形成新的教育格局,能否实现教育公平、调整人才结构、增强生育意愿的目的,还需要更加密集的措施和办法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