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从以前到现在都是备受人们关注的一个方面,许多招聘单位看简历第一要求就是学历要求,诸如非本科不招,非研究生不招等等。因为这些现实原因,学子们为了考上一所名牌大学,终日埋头苦读,不敢松懈自己。八零年代,大学生凤毛麟角,相比之下,中专生占据了大多数。如今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人都在说,当年的中专生现在被人们遗忘了,他们虽然学历是中专,但水平不像现在的中专生,水平可以堪比现在的985大学毕业的学生。真的是这样吗?并不一定。
01
每年的高考录取率多少都是人们在意的问题,1979年的录取率还在6%,1983年开始录取率达到了20%,两项数据向我们展示了时代不同,人们对待读书的看法也不同,教育的重要性也越发被国民发现。中专生、中师生正是出现在1983年至1992年期间,这两个学生身份含金量相当高,甚至有人说这些人的水平放到现在就是985的大学生。很多人会有疑问:不是大学生含金量才高吗?怎么读中师的这种中专生也能和985学生平起平坐了呢?
我国恢复高考以后,教育资源并没有随着高考恢复而恢复,教育体系尚未完善,学校基础建设、师资力量等都没有到位,再加上城乡录取差异率大的原因,高考对于身处农村的学子来说并不算一条性价比高的路。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家开放了政策,让初中生可以考取师范学校,三年读完以后就可以去当老师。所以,那个时代的中专生和我们现在知道的中专生并不是一样的:前者读的课程也是综合的文理知识;后者则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好从事相应工作。
基于中师生筛选条件的严格,不但需要学习成绩优秀,还需要学生本人道德品质高尚,一般来说,只有初中排名十分靠前的那些学生才有可能被录取中师生。而一旦被师范大学录取、从学校毕业,前途就是一片大好。现在的家长都希望自家子女能有一份体制内的工作,旱涝保收,稳定向好,意向考中师生的学子本就是冲着解决工作问题去的,考上了上学可以包吃包住,还能得到一份干部编制工作,自然含金量十分高。
02
纵观我国几十年来的高考录取率,不同地区的录取率大不相同。每年高考放榜,各大地区公布本科录取分数线的时候,都会出现许多人抱怨自己所在地区教育资源倾斜、考生过于“内卷”、分数线放在别的地区可以上重点大学但自己只能上普通本科等话语。抛开人数看录取率的都是不科学的,就像八零年代的中师生,即便他们的名头是中专生也无法掩盖自身就十分优秀的事实:皆是学习成绩排名十分靠前且有品德才有资格被录取。
现在的985学生可以说是被社会寄予厚望的一群学生,但是我们也能从近年来的新闻媒体上看见许多名校毕业的学生苦于找不到好工作,“赋闲在家”。这个现象被有些人嘲笑:当年的中专生都能比得上985学生,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还真的不一定。
那个时代背景下,能够考上大学、考上中师生的人大多都是学习天赋极高的人,毕竟高考恢复的消息一经传来,要在短时间内复习并成功考上需要花费的时间和努力可想而知。
能够考上985这类名牌大学的,大多都是高中时期下了苦功夫认真学习的学生,若是光凭八零年代时候的中师生含金量及录取率就断定二者可以平起平坐,则未免有些武断。一个早早的出来当老师的中师生,一个未来有着无限可能的985大学生,谁又比谁水平高呢?自然是没有定论的。
结语
很多人都说学历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的收获。然而当我们步入社会的那一刻起,自己不用他人多说就能体会到学历的重要性。时代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古人常说,“活到老不如学到老”,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时代的独特,每个时代也有着自己特有的文化氛围,学校也是如此,好的学校带给一名学生的好处有多大不言而喻。比如说,我们看一个大学生的谈吐和一名中专学生的谈吐就能够明显看出来二者的水平不一样。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它一定是最轻松的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