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清华大学又"作妖"? 被骂疯狂“媚外”: 只因送了新生这本书

继眯眯眼之后,清华大学又被喷了,这次还是因为它“媚外”?

1:《老人与海》赠新生

7月10日开始,2021级本科新生迎来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开箱,随通知书寄出的还有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院士给新生赠出的新书《老人与海》,还有一封致新生的信,寄语新生“塑造坚韧精神,磨砺勇毅品质”。

没有想到,这本赠书却引发部分网友质疑,甚至转变为攻击,网上有人质疑作者的国籍是美国人,有人质疑《老人与海》宣扬个人主义,还有人说难道中国的典籍就没有与自然搏斗的书吗?甚至还有人上升到清华人才流失国外的问题,说是清华价值观的问题。

2:眯眯眼模特事件

其实,在这一年时间里,这已经是清华大学第二次受到了比较广泛的质疑了。

上一次是6月15日,清华美院2021服装设计的毕业展的视频,官网一发布,便迅速引起了网络争议,讨论核心并不是设计的服装好看与否,而是走秀模特的形象,全是清一色的眯眯眼,哪怕模特本身不是这类长相,也都被妆容硬化成了拉长眼角、踏鼻梁,肤色要么惨白,要么蜡黄,甚至连眉毛都修剪得非常惨淡,一眼望去像极了滑稽的无眉大侠。

网友评论:“眯眯眼明明就是欧美对亚裔的刻板印象与歧视”,有人甚至直接讽刺道:“有些人的辫子是无形的。”

3:文化包容还是清晰界限?

其实,清华校长挑选这个名著,出发点就是对学生们充满了期待和美好的寄予。

从这本书本身的价值来说,《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更是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除了《老人与海》,他还留下了《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等经典著作。

海明威本人勇敢正义,二战期间还作为记者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无论是就文学成就,还是个人形象,都是值得年轻人推崇和学习的榜样。

而清华作为最高学府,知识与文化的殿堂,文化和教育历来是开放的、兼收并蓄的,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各国的文化因为交融学习而更加璀璨,散发光芒,而包容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种高贵品质之一。

读懂中国,需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传统;了解世界,离不开对世界经典著作的涉猎与理解。

跳出来看,清华大学其实每天都会在录取之时送给新生一本书籍,每本书籍都有其独特而优秀的艺术价值。

2015年:路遥 《平凡的世界》

2016年:[美]亨利·戴维·梭罗 《瓦尔登湖》

2017年:[英] 贡布里希 《艺术的故事》

2018年:[美]乔治·伽莫夫 《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

2019年:许倬云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2020年:费孝通 《乡土中国》

我们不能仅仅用一本书去看清华,更不能用一本书去观文化,狭隘何尝不是一种差距。

而“眯眯眼模特”风波之后,清华美院再次出了一套毕设作品——一部印象动画《万华镜》。

和时装秀的“西化”质疑,《万华镜》恰巧与之完全相反。

《万华镜》通过描绘56个民族的女性形象、服饰等特色元素,展示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和丰富之美。

网友们看得是热血沸腾,不吝赞美:“这是华夏永远的底蕴”“泱泱大国的感觉出来了!”

从一本《老人与海》的身份,到一场眯眯眼的秀;从海纳百川的阅读,到不同形式素材的尝试展示创造,文化冲击与文化理解是一个课题,文化与美的宽容和界限又是一个重要课题。

我们关注清华、期待清华、议论清华,不仅因为它是顶级学府,也因为从内心深处,都希望中国的白月光与象牙塔能传播出来的是一种毋庸置疑充满引领的民族自信与底蕴深厚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