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送新生《老人与海》就崇洋媚外? 清华又上热搜, 教授强调全球眼光

教育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从中小学的义务教育,到中等教育的普通高中,再到高等教育的大学,优化教育从来没有停止过。

只要某一环节有调整变动,别的环节也必将随之而动,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环紧扣着一环。

高考改革,不仅将教育改革推向了高潮,而且前端的中考,后端的高等教育,都发生了很大变动。

清华大学作为国内高等教育金字塔顶尖的那一部分,很大程度上早已成了高等教育的风向标。

被争议了多年的英语,是否要从高考科目中剔除出去,或者调整权重将占分降低,可一直没有结论。

倒是动摇了不喜欢的中学生的心,他们满以为英语真的不重要,高考不再需要考,甚至中考都可以无关英语,从而过早放弃了英语的学习。

结果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熬到中考、高考,还没有盼到“不用考英语”。不仅没有如愿以偿,相反,英语在考试中的占分,仍然屹立不倒。

英语真的成了学子中的“眼中钉,肉中刺”,到了非要拔走的地步吗?中小学生别做梦了,学习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即使不为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就为升学考试,也还得硬着头皮学下去。

不是大多数中小学生都纠结过长大考清华还是北大吗?如果英语成绩不好,估计连清华、北大的门都找不着。

即使侥幸进入清华、北大,看着人家700多门课程都采用全英文授课,英语成绩一塌糊涂的学生,有什么感觉?除了云里雾里坐飞机,估计也只能卷起包袱退学了。

清华大学调整教育模式,从语言方面下手。目前,将700多门课程将之前传统汉语授课模式全部更改为全英语授课,不管是什么专业只要有这样的通知都要进行调整。

对于清华大学的这一举动,不少网友各种冷嘲热讽!

有的说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汉字已经成为一种历史传承,作为国内一流学府,改为英语上课,是要将之抛弃吗?

有的说,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绝大多数人都是中国人,国人在国界范围内学习大学知识,为什么要强制给灌输英语呢?

甚至还有人质疑清华大学的目的,因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清华学子出国深造后留居海外,有人毫不客气地说清华就是某国人才的后花园,利用国内顶流教育资源,为他国培养人才。

一时之间,各行各业各界把清华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清华大学毕业生顺便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有教授气不过,回怼网友说:要有全球眼光

无论是“人红是非多”,还是“树大招风”,近些年来,不管清华大学有什么举动,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口诛笔伐”。

从清华校庆的“灵魂舞者”,到时装模特的“眯眯眼”,再到新生录取通知书附赠国外名著《老人与海》,都被网友们轮番轰炸。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术业有专攻,清华学子混迹天涯凭的是学术,而不是“艺术”。有着高智商的她们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和态度,给母校过生日,不需要考虑他人的感受。

每年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里面,都会附赠了一本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亲笔签名的书籍给每一位新生,“年年岁岁花相似”,以前赠送过国内名著:

比如:2015年赠送的是《平凡的世界》,寄语:“清华学生既要勤于思考、追求理想,也要关注现实、勇担责任。”

再比如去年的《乡土中国》,寄语:“根植家国热土,砥砺成长担当。”

可今年送《老人与海》,却遭到非议。就因为这本书是美国作家写的,所以有人清华大学的行为是“崇洋媚外”。

有的说难道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还找不出一本励志的书赠予学生吗?

还有人说邱校长“谄媚”,不应该引导学生去读外国名著,应该多倡导学生深爱自己的祖国。

看了这些评论,总有一种如鲠在喉的不舒适,爱国情怀不是关起门来,只看到自己好的一面,反而更像是“闭关锁国”的故步自封。情怀有国界,但文学没有国界!

突然想到抖音界现实情景:吃着馒头就咸菜的民工,将流着豆大汗换来的工钱,全打赏给开着豪车住着豪宅的网红。在你心疼TA辛苦、可怜时,人家隔着屏骂你又傻又笨。

如果说贫穷限制了思维,同样的,见识限制了格局。清华大学的高大上,哪是“啃老族”、“键盘侠”、“酸葡萄”等人看得懂?

尽管清华大学突然全英语授课,给大学带来一定的冲击力,不仅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也彻底破灭了一些人对取消高考英语的幻想。

高校开始接近国际化推广教育模式,这是一种高校的进步。作为国内高等教育的风向标,毕竟要从大局着想,用长远的眼光,与国际高校接轨,不然很难在全球的高等教育中立足。

能考上清华大学的学子,学习能力不能说个顶个得了不起,但确实已经达到超凡脱俗的水平,上课全过程采用英语,应该不存在什么大问题。

从老师水平角度,应该也不是难题。况且能够在清华大学读书或者是任教的人,自身实力肯定不会太差,英语水平自然没得说。再加上现在很多文献都是英文的,如果早点实行可能还会节省期间翻译的时间。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国家越来越多重视教育的发展,高校也在教育学生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培养出一批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培养推动国家发展的有用人才。

就不要再给清华扣上不爱国的大帽子了,更不要批判清华学子出国留学的太多。毕竟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无论在教育、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鼓励青年人走出去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一种格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味闭关自守只有挨打的份。

不管以什么样的态度看待清华的教育改革,但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应该理智、客观地看待这事。毕竟我们的学识、水平、见识等都有限,自己看不懂道不明的,不一定就是个错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