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编
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全国各省市每半月通报一次各地“双减”落实进度状况,这使得各学科类教培机构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学科类教培机构外像和之前一样,大幅度捞金的时光一去不复还了,面对如此窘境,教培机构何去何从?
市场竞争是残酷的,学科类教培机构靠的就是节假日、休息时间给学生加足马力充电,达到快速提高成绩,进而获得高额利润的目的,如今,协调道路被切断,他们要发展,就必须推陈出新:转型。
转型,如何转?
教育部“双减”政策终于落地,且实施力度空前高压,这个暑假确实补习班,各地学科类教培机构纷纷被叫停,本该高兴的事情却让部分家长更加担忧:比如“私人家教、一对一家教、保姆式家教”产业的兴起,会进一步加剧教育市场资本化,家长的焦虑进一步升级。
“双减”目的在于减轻学生压力,绝不是外给家长增加没有必要的成本和焦虑,也并非要把教培机构“一棒子打死”,其实,教育部间接给其指出了转型方案。
“双减”的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不小
社会各界对“双减”目标做了直接而又明确的解释,理想目标是,每个学生在校内都能接受高质量的课堂教育,校外不参加学科培训,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但现实并非如此,我国的各类考试这一机制就直接决定了“双减”的实施是需要一个周期才能达到的,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太急于求成,“中考拼分数、高考拼成绩、出国留学各项考试也要达标”……
没错!学科培训学校被叫停了,可市场刚性需求还在,并没有因此消失,只要有市场,就会有培训机构错在,难道不是吗。
赢得时间,就是赢得金钱、赢得机会
教培机构转型之一---打时间战的转型
正确理解中办、教育部的“双减”政策,并不是“一刀切”全部叫停学科类培训,而是明确规定寒暑假、周末以及法定节假日不能开课,里面并未涉及周一到周五不能开展学科类培训,这就给培训机构争得了时间。
这就是学科类教培机构转型之一,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秋季开学后,学校的延时服务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学科类教培机构了,当然,这是你情我愿,需要提升学生成绩肯定会加入这个培训大军。
教培机构转型之一---非学科类应试教育
7月29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明确了非学科知识范围:
也就是说,非学科类是可以进行校外培训的,随着国家对健康知识的普及及对学生综合发展的要求,体育纳入中高考改革范围,就连各大高校也把体育纳入学分管理,美育未来也要纳入考试范围,况且分值逐步提高,因此,这两项培训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是学科类教培机构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
家长的担忧:
叫停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是件好事,可未来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了,不但是传统的学科类知识考试,只要成绩优秀,就可以读自己心仪的大学,如今,体育、美育都要加入考试范围,会不会加重学生负担?减负实际上成为“增负”的问题?
小编建议:
市场就是很好的导向,只要有需求,就会有供给,适当引导非学科类培训,是适应当今教育发展需求的,有了学科类培训前车之鉴,要谨防其重蹈覆辙。
对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