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百分之三十四的美国年轻人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为什么日本诺贝尔奖得主大隅良典会直接警告日本人可能再也得不到诺贝尔奖?为什么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当中,美国队居然清一色的是亚洲中国面孔?为什么接下来二十年中国人很可能会获得大量的诺贝尔奖?这一切的问题其实都是同一个原因。
这篇文章会用故事、数据和分析告诉你关于教育的真相。
美国俄亥俄州有一个叫黛西的小姑娘。家境贫困,母亲是清洁工,父亲失业,但是她的梦想是当上医生,治病救人,她觉得自己努力学习,或许未来能够考上大学,如果再努力一点,说不定能够考上常春藤名校,但现实非常残酷,黛西几乎不可能考上名校,因为美国名校除了考察学生的成绩之外,还强调入学要考拉丁文和希腊语,而黛西所在的美国公立学校是不教这两门语言的,只有富家子弟上私立学校或者是课外补习班才能学到。而黛西要上的那所公立学校,别说是教拉丁文了,连基础学科都是一塌糊涂,学生辍学率高达百分之五十七,学生的数学和阅读能力只有正常水平的百分之十三,一百个学生里只有三个能上大学。听到这里,你可能会质疑,这真的是美国吗?
没错,黛西的故事出自美国纪录片《等待超人》,这部纪录片揭露了美国公立学校的真相,掀起了轩然大波。虽然黛西的学校是一个极端个例,但是根据全美教育统计中心的数据,2010年美国高中生的整体毕业率只有78.92%,那为什么美国的基础教育会和我们想象的差别这么大?因为美国的公立学校是学区制,学生就近入学。而一个公立学校的经费来源,靠的就是这个社区的居民交的房产税。这样一来,高房价自然就和好学区联系上,穷人买不起好学区的学区房,只能够把孩子往普通公立学校里送,那有钱人家的孩子都去哪里了呢?有些去了顶尖的公立学校,另外一部分去了私立学校,美国私立学校的经费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家长和校友的捐助。有些学校每年光学费就是七万美元。而美国人的平均年薪是多少?五万美元。
家境的悬殊不仅决定了孩子能读什么学校,更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命。
出身天壤之别。阶级壁垒森严,美国梦成了富人的专属,而穷孩子的美国梦从进入公立学校的那一刻,就变成了美国噩梦。
美国的公立学校,没有统一的教材,也没有家庭作业,老师是铁饭碗,不管教的好不好,都不会被辞退,至于孩子学的好不好,就要看运气。在一些落后的地区,当地公立学校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学生没法毕业,而在全美三万所公立高中里,像这样的辍学工厂超过两千所,这些没办法完成学业的孩子在大街上游荡,出现在他们生活当中的那就是一代一代的绝望。
私立学校和顶尖公立学校的情况完全不同。
他们有很好的教学条件,有负责任的老师,上得起收费昂贵的兴趣班,还流行一种说法,为了拿满分申请好大学,学生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困了就喝四大杯咖啡。2018年,哈佛大学做了一个孩子家庭收入状况的调查,当年百分之七十五左右的新生家庭收入都在平均线以下,长此以往,美国的阶级就彻底固化了,公立教育就沦为了精英阶层维持地位的工具,这就是美国教育的真相。
日本的情况与美国类似,战后日本是大力推行公立教育。他们认为教育是山脚,而强固山脚比强固山尖更重要,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庭再困难的孩子,都有免费接受教育的权利,学杂费、伙食费很便宜,穷孩子可以申请减免这些费用,当时也没有择校费,孩子能读哪所学校,完全靠自己的成绩。公立教育的普惠给日本带来的是大批科技人才的涌现,以及长达二十年的经济腾飞。
在七八十年代经济高速增长之后,日本各项制度开始学习欧美国家,首当其冲的就是教育。2002年,日本开始正式推行宽松教育,原本一周上六天课,现在只用上五天,课本页数砍一半,考试成绩也不再公布,不用担心排名差被家长骂,但是孩子们的笑容背后,却是家长的焦虑啊,当时就有日本报社组调查发现,每四个小学生当中就有一个人弄不清楚”平均“的含义,很多学生到了初一还不能够正确的读出一些常用字,甚至有初中生,因为不懂得时针和分针的作用,连时间都不会看,焦虑的日本家长想方设法的给孩子找出路。
由于宽松教育只对公立学校有约束力,有钱的家长纷纷把孩子往私塾里送,一些优秀的私塾每年光学费就是上十万人民币,而考上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这些名校的学生当中,上过私塾的比例高达百分之八十五到百分之九十五。在日本这样一个阶层流动性很低的社会,父母的财力决定了子女的学历,学历又决定了子女未来的人生走向,进一步固化了日本的社会阶层,这就是日本教育的真相。
最容易看到的直观影响
美国和日本教育的不公带来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学生在学业测试PISA 上的失败。PISA是国际学生能力测试,由联合国主办,是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中学生评价项目。每三年举办一次,而日本和美国的成绩每次都是在十几名、二十名徘徊,这和他们的大国地位很不匹配。那第一名是哪个国家呢?是咱们中国,中国学生自09年参赛以来,几乎每一次都是全球第一。
在我们的义务教育阶段当中,公办学校的比例高达89%,而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虽然总是被质疑,但是不得不说,放眼全球,这已经是相对而言最公平的制度。不管是清华、北大这样的顶尖名校,还是普通本科,看的完全就是高考的分数。提到中国,高考就不得不提安徽毛坦厂中学,每年一本的录取率都在百分之六十六以上,而本科上线率更是高达百分之九十五,被称为是高考工厂,但是又有多少人了解毛坦厂中学是位于大别山的腹地,是典型的贫困地区,在毛坦厂中学读书的孩子,要么是农村子弟,往上数三代务农,要么是最普通的工薪阶层的孩子,这些孩子要是放在美国、日本的教育环境里,可能早就被放弃了。
央视曾经给毛坦厂中学拍过两次的纪录片,叫做《毛坦厂的日与夜》。主人公之一是毛坦厂中学保安队长吴俊,贩过苹果,倒过土豆,家族里到了他这一辈没有出过一个读书人。他把希望寄托在了正在毛坦厂中学读高三的儿子身上,就盼着儿子不输在高考这条起跑线上,未来能吃上一碗比较轻松的饭。高考出分那天,吴俊陪着儿子一整天都守在电脑旁,每隔几分钟刷新一下页面,紧紧的握着手机,手心里都出了汗。当电话里的机械女生缓缓的爆出分数,吴俊喜极而泣,儿子过了一本线,这个祖祖辈辈当农民的家庭,终于有了一个能走出大山的大学生。
纪录片里,茅台厂中学某位班主任程老师就说:”要求你这一代比你父母那一代过得好一些,怎么过得好呢?靠高考。拯救一个孩子,就是拯救一个家庭。“中国的高考就是留给平民孩子跨越阶层改变命运的第一条路,同时也是最好走的一条。这就是中国教育的真相。
高考存在的意义
中国普适性的公立教育与相对公平的高考制度,带来的是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国家科技水平的飞跃式进步。建国之初,小学实际的入学率不到百分之二十,高校只有二百零五所,在校生只有十一点七万,而到了2018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率达到了94.2%,高等学校的数量增加到了两千八百八十所,在校大学生人数三千六百九十九万。
每年的理工科毕业人数是美国的两倍,科技人才总量排名世界第一。5G 技术”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月背登陆等等,中国屡屡取得了领先全球的科技成果,离不开中国式教育培养出的科技人才。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第一大国。
那未来的中国教育又将会往何处去呢?
如果拿美国和日本的历史经验来看,美国的公立教育也曾经辉煌过。美国独立建国之后,各州掀起了公立学校的运动。具体措施包括:推行免费教育,改善教学条件,拿公共税收用作办学经费等等。二战之前,美国优秀的公立教育系统培养出了一百多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以及十位总统。而日本在战后实行全民教育,让日本在二十一世纪的头二十年里拿下了十九个诺贝尔奖。
那我们是完全可以期待中国的公立教育和高考制度会使我们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在未来成为我们民族腾飞的强大后盾,加上我们现阶段培养出来的大批科技人才,我大胆的猜测未来中国人有可能每年都能够拿一个诺贝尔奖。但同时我也要提醒大家,现实总是惊人的相似,今天美国和日本面临的教育阶层雾化,明天很可能会成为我们要面对的问题,所以请所有的家长和孩子一定要珍惜,还能够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日子,要是没有高考,普通家庭的孩子想出头,那可就是真的太难了。
我是梦园。关注这个教育世界,也希望大家可以提一提各自的客观和主观看法,欢迎大家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