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亲充当家里唯一的顶梁柱角色。从小在艰难中长大的孩子不愿意向残酷的现实低头,他奋起直追,用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录取通知书,打开了自己与母亲新生活的大门。
他说考上北大只是拼出了一个可以有所改变的机会,未来还要靠自己说话。十几岁的少年人为何会有这么深刻的认知?
本期子牙童趣学生观察就和大家一起了解,用行动证明出身并不能决定个人命运的“寒门贵子”王昭彬的故事。
出身是否能定下一个人的命运?生活在落后山村,物质基础匮乏的人,如果想要通过努力实现鱼跃龙门的梦想,究竟会有多难?
无畏天真,快乐勇敢
2000年,王昭彬出生于广西省陆川县珊罗镇四乐村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他的出生在给家人带来喜悦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甜蜜”的负担。
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那片收成一般的土地,生活比较拮据。农闲时间,父亲还会去给养鸭场看护场地,母亲则出门打些零工,换取生活费用。
而年幼的王昭彬就只能由爷爷奶奶所照料,但这两位老人的身体并不十分好,无法管束这个充满活力、嗷嗷待哺的孩子,于是再三商量,父母便将孩子送到了女方父母家里生活。在那里,年幼的王昭彬受尽了宠爱,度过了一个愉快的童年。
直到2005年,5岁的小男孩回到了父母身边并开始上小学。父母对孩子可以说是寄予厚望,希望他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摆脱这种贫困的处境。小小的王昭彬也十分争气,学习方面几乎没有让父母操过什么心。
课堂上他能紧跟老师的思维认真听讲,课后也可以积极讨论问题,按时完成作业,班级成绩表前几名里,永远都有他的名字。
时间来到王昭彬上小学四年级的这一年。母亲长期过度劳累,导致积劳成疾,一场大病过后,忙碌半生的女人几乎丧失了劳动力,只能在家休息。
而那时,躺在病床上的母亲对自己还年幼的孩子说到,家里已经这样了,父母给不出什么,未来只能靠自己,好好学习才是唯一出路。
而看着床上病容满面的母亲,王昭彬默默流过泪,也在心底暗暗起誓,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最好的大学,给母亲治病,带着家庭向前。
十多岁的孩子有了目标,便开始坚持不懈,“好的大学”四个字仿佛在他心里扎了根,发了芽。可“走出大山”这样看似简单的说法,真的容易吗?
笑是伤,痕在心
2011年,王昭彬上了初中后,面对形形色色的同学和新环境,他难免感到不适应。周围同学光鲜亮丽地穿着,一张口就是好听的普通话,只有他自己穿着老式的旧衣,缝补的鞋袜,还有略带口音的话语,这一切都让他无所适从,有一丝难堪,也有一点委屈。
而在经历了半学期的考试后,这个原本有着坚定信心的孩子开始怀疑自己,不太理想的成绩让他思想压力巨大。有时候越是着急,人就越难找到头绪。
迫切想要有所改变的王昭彬无从下手,在又经历了期末的失利后,他开始有些消沉了。
千里马与伯乐,又成佳话
升入初二后,一位名叫李智洁的老师,可以说是点亮了王昭彬的学习之路。她就像一束暖阳和一个拥有慧眼的智者,温暖并挖掘了少年人与众不同的另一面。
刚开始带班的李老师发现了这个经常坐在角落里默默无言,但仍眼里有光的孩子,经过多次谈心,深入了解后,她发现王昭彬自尊心极强,由于从小生长的环境,他不善言辞,也不太愿意将自己露于人前。
于是在接下来的好一段时间里,李老师在课后会主动找到这个孩子,为其讲解题目,进行开导。聊得多了,王昭彬心中的急切情绪也就淡了,他开始像老师说的那样,稳扎稳打, 不求一蹴而就,但求每日都有进步。
也是在李老师的指导下,他为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在发现自己的懈怠情绪后会及时反省,并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
就这样,重拾自我,充满信心的少年成绩渐渐有了起色,人也开朗起来。在期末考试中一举夺魁,让班级同学刮目相看。
2014年,王昭彬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重点高中陆川中学,朝着理想的“一流大学”迈出了重要一步。
然而上天却没有眷顾这个家庭,在高一下学期,少年的父亲不幸去世,难言的疼痛与难捱的生活,王昭彬在经历了一段痛苦时间后强行振作,重新将心神放到学习中去。
家里的顶梁柱没了,一时间丧失了经济来源的家庭只能由拖着病体的母亲出面。在一家大排档里,瘦弱的女人扛起了一家老小,尽管只有每月的1500元工资,日子也算过了下去。
好在王昭彬每个学期能拿到2000的学习补助,再加上其自身的优异成绩和表现,他还获得过一些奖学金。
这个深知家庭困难的孩子,整个高中时期省吃俭用,除了必需品什么也不买,三年时间里,他吃饭只打一份饭一份素菜,几乎没有买过零食,连饮料也很少触及,而省下的钱都被他悄悄放在母亲的枕头下,与母亲的工资放在一起。
后来村干部知道了王昭彬的家庭情况后,便开始对他们有所帮扶,对王昭彬的学习也进行了资助。
在母亲与乡邻、村里的支持与帮助下,王昭彬负重前行,背着全家人的期望与未来,不知疲倦地在学习道路上无尽攀登。
世间血汗终不负,仰天大笑三两声
时间流逝,2017年的高考大潮悄然而至。心中有个一流大学梦的孩子满心郑重地走进高考考场。
之前他已经通过了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而高考成绩公布后,他也顺利地被北京大学医学部录取。
十几年来的心愿有所达成,王昭彬喜极而泣。抓住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他感觉前途充满了光明。
在得知好友龙俊水成功被清华大学录取后,这两个有着相似命运的贫寒孩子,相互祝贺,互道未来可期。
穷山沟里出了个金凤凰,这是给全村人都长脸的一件事。乡邻们为王昭彬大摆筵席,还为他捐赠了生活费。
而那时候的王昭彬除了满心对未来的期待,还有更加坚定的决心。当村里人说他以后一定不用发愁了的时候,意气风发的青年握紧了拳头,他说机会有了,接下来的就看个人努力。
能抓住机会并通过努力顺势而上的人,有“不发愁”未来的可能要更大些,而他要做的,就是就将这个可能无限放大,并牢握手中,想要达成这个目标,汗水才是人生底色。
人应当志存高远。哪怕困难重重,哪怕混沌迷茫,都要坚持自己的本心,奋力拼搏。
出身是否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王昭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他出身贫苦,却毫不放弃,摆正心态坚守自我,并对未来始终做到眼中有光。
阳光总在风雨后,柔弱的嫩芽在经历了风吹雨打,骄阳曝晒后,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可见有时候苦难并不能毁灭人,也可以成就人,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但可以通过努力,界定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