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为了赶上国际化, 清华700门课程纯英文教学, 吃瓜群众吵“翻”了

如果说中国有哪些大学最为出名,清北二校无疑位列其中。

上到80岁的老人家,下至刚开始读书的小学生,相信都无人不曾听过这两所高校的赫赫威名。对于万千学子而言,更是但凡能得其一,将来就必定能成为“人中龙凤”

可就是这么两所业内“龙头”,近些年来却屡屡陷入舆论风波之中,尤其是清华,这种情况则是更为极为严重。

▌为了赶上国际化,清华700门课程纯英文授课,吃瓜群众吵“翻”了

就在前一段时间,有一则消息在网络上刷了屏。

据该条消息爆料,清华大学为了与“国际接轨”,把校内700多门课程换成了纯英文授课,从教学,到作业,甚至于课程小论文,都必须无条件使用英语。

这自然引起了很多网友的迷惑。

众所周知,近些年来,英语在我国的地位是呈现下降趋势的,无论是部分省市下调英语总分,还是“双减”下发后,上海直接把英语“踢出”小学考试,都无一不为这个观点提供着佐证。

更别说清华还是一个中国“本土”的学校,自己给自己的学生上课不用中文,反倒全英语教学,或多或少都透露着那么一点“扭曲”和“怪异”。

因此,在清华大学的这项改动流传到网上之后,转瞬间便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数以万计的“吃瓜群众”为这件事的合理性吵翻了天,争破了头。

反对者认为,非英语母语者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语境熏陶”,就算英语考试成绩再好,面对纯英文教学的时候都会在脑中有一个“翻译”的过程,一来二去,理解一个知识点需要花费的时间近乎翻了一倍,无异于“脱了裤子放屁”。

也有人直接从民族主义出发,认为相同的语言是产生民族认同感的基础,是一个文明的核心要素,去母语化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与祖国越走越远

而支持者则认为,全英文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和老师大有益处,能全面地提升他们的英语水平,如果以后有出国的想法,也能省下很多功夫。

现在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明显,熟练掌握“世界通用语”就意味着未来的人生能多一条出路。

两派人在网上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一时间谁也说服不了谁,战火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直到如今,与其说他们在为清华此等做法的合理性争论,倒不如说是在为该不该给清华判一个“崇洋媚外”的罪名而争吵。

实际上,对于一个大学来说,700门课程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有数据显示,迄今为止,清华大学在设本科课程数量已经接近了5000门之巨,除了那700门课程之外,其它86%的课程依然都是中文教学的。

由此可见,清华大学的确只是为了与国际接壤而努力,根本就谈不上“崇洋媚外”,自然也和“为国外培养人才”沾不上边。

▌为什么清华如此执着于国际化,与国际接壤到底有什么好处

所谓的“大学国际化”,主要指的是一种高校教学理念、行为及要素进行国际交流的过程,其对于所有高校而言都是必要且重要的。

如果能够完成高校与国际的接壤,就意味着校内的学生能够获得更多、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名师涌入大学,也意味着本校学生有机会成为与外国学校的“交换生”。

再者,国际化也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学习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说在最后

如今科技发达,网络上的流言众多,就算不是流言,很多事实也可能只是片面的,因此,更要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以免被卷入无谓的争吵当中。

单从清华大学为国际化做出的努力来说,还是相当值得肯定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