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大学生评论丨“骂不赢不要钱”, “代骂”为何屡禁不止

“代骂”服务卖点的实质是情绪的发泄,甚至伴随着人生攻击与网络暴力,导致戾气蔓延。

28元钱,购买15分钟的“代骂”,“骂不赢不要钱”;奇葩整人玩具保证“让人抓狂”……近日,有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代吵架”“代整人”等“代报仇”服务在这些电商平台上公开售卖,引发网友关注。

事实上,“代骂服务”十来年前就曾存在。时至今日,“代骂”服务卷土重来,甚至隐隐有加强之势,再一次挑战了法律的底线。

提供“代骂”服务的商家为什么明知违法,却仍一再试探?

屡禁不止是因为利益驱动下投入成本低,动动嘴皮子就能赚钱的服务几乎“零成本”,以最小的投入换来最大的收获,让这些商家不惜铤而走险。同时,也少不了部分消费者的推波助澜。有需求就有市场,消费需求一旦出现,就给了不良商家可乘之机,毕竟有人愿意花钱,商家才愿意“卷土重来”甚至“推陈出新”。

更重要的是,回顾以往“代骂”服务的处置结果,即使有法可依,但只要对于相关商家没有实质性的打击,便可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代骂”服务反复出现。以《治安管理处罚法》为例,像“代骂”这样多次发送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相比于可能面临的“潜在处罚”,商家们更愿意为了利益进一步“冒险”。

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商家居心不良固然难辞其咎,但代骂服务“屡禁”还“不止”,电商平台监管不力也是关键因素。在2016年,某电商平台就针对“代骂”等共8类突破法律红线或违反社会伦理道德的奇葩商品集中清理和下架。如今在这些平台上直接搜索“代骂”的关键词已不再有相关商品,但只要换一个关键词,还是有相应的提供渠道。这说明什么?电商平台整治行动虽有效,但不能仅停留在“表面”,对于变着花样的、有一定隐蔽性的奇葩商品,还需加大打击力度,全方位无死角地进行彻底清理和整治。当然,加强监管的同时也要提高违法成本,让哪怕一次的处罚力度,也要让相关商家不敢再越雷池一步。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代骂”服务卖点的实质是情绪的发泄,甚至伴随着人身攻击与网络暴力,导致戾气蔓延。一直以来,遭遇网络攻击的公众人物与普通人数不胜数,承受着难以承受的痛,严重污染了清朗的网络空间。因而,有必要从源头上彻底切断“代骂”服务的存在,不仅需要平台守土有责,强化监管,不给任何商家可乘之机,也需我们每一个人理性对待不愉快,从自身做起,净化网络空间。

作者 张鑫/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栏目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