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没有校外培训的假期, 孩子们去哪儿

不论是校外培训机构开设的补习班,还是由公办教育和行政力量主导的托管班,都很难说是学生在假期中最好的去处。

假期刚过,本应迎来“旺季”的校外培训机构,却在2021年遭遇了一盆扑面而来的“冷水”。尽管各地具体政策松紧有别,但对校外培训机构加强控制、收紧授权,已然成为各地各级有关部门的监管共识。在管控趋势的影响下,许多习惯了在假期把子女“托付”给补习班的家长,不得不另想办法,给孩子寻找更合适的去处。而这也对社会提出了一个问题:哪里才是孩子们在假期中最好的归宿?

在理想状态下,我们当然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家人的悉心陪伴下,度过一个充实而丰盈的假期。但是,现实却告诉我们,并非每个家庭都具备相应的条件。在此之前,之所以有那么多家长把校外培训当成自己在假期的“救命稻草”,既有“教育焦虑”在其中作祟,也有家长工作繁忙、又没有其他亲属能帮忙照顾好孩子这类现实的无奈。在这种情况下,限制校外培训,固然有助于消解过度滋长的“教育焦虑”,但与此同时,不论是有关部门、学校、社会还是家长本身,都需要认真思考:在不合理的“校外培训热”被纠正后,如何才能建立一套更合理的“假期方案”,照顾好孩子的成长需求与家长的现实需要。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让更多孩子过上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在这件事上,最容易被想到的,自然是原本就对未成年人承担主要教育责任的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学校和教委是校外培训整顿的直接受益者,因此理应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担起责任,补足校外培训整顿造成的暂时性“空窗”,为那些一时适应不了形势的家庭排忧解难。假期来临前,多地先后传出将在学校安排假期托管服务,供学生与家长自主选择的消息。有关部门和学校伸出的援手,给不少一时手足无措的家长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以北京为例,当地的校园托管服务,主要包括提供学习场所,开放图书馆、阅览室,有组织地开展体育活动等。对有需求的家庭而言,这类政策无疑提供了一条明确的出路,不仅比校外培训机构更加令人放心,在价格上也不会让家长有“被坑”的感觉。不过,校园托管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一方面,大规模开展校园托管,必然给教师带来额外压力,有关部门还需在保障教师休假权、尊重教师意愿的基础上合理开展相关工作,避免造成家校矛盾。另一方面,把孩子送到学校托管,其实只是一种兜底方案,离学生和家长在假期中的“最优解”仍有一定的距离。

其实,从初衷上看,假期本来就是一个让学生离开校园、丰富生活体验的时段。不论是校外培训机构开设的补习班,还是由公办教育和行政力量主导的托管班,都很难说是学生在假期中最好的去处。在这件事上,过去把太多精力投向校外补习,以致严重加剧了中小学生“内卷”的教育产业资本,还应把这次整顿当成一个调整方向的契机,探索更多假期体验的可能性,致力于给未成年人营造更加丰富的假期生活。

具体而言,各式各样的兴趣活动、职业体验、亲子夏令营等,都可以在为家长分忧的同时,让孩子度过一段快乐而有意义的假期生活。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之外,不妨把视野放宽,让孩子们能够多体验几种不同的生活,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与拓展。也只有把握好学生与家长双方的需求平衡,才能让假期本来的意义驱散“教育焦虑”,将“没有校外培训的假期”引向良性发展的方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