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杨振宁百岁生日|连线清华大学学生:作为物理学门外汉,我从杨振宁先生身上学到什么?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黄小星通讯员刘羿佟

9月22日下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各界人士为杨振宁先生的百岁华诞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9月23日上午,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继续进行。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连线了其中参与者。他们中有其他专业的“门外汉”学生,有专业领域的年轻科研人员。他们的讲述里,有参会感受,有对杨先生的祝福,也包含了杨振宁先生的学术与情怀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回响。

讲述人:刘羿佟,清华大学学生

早上8:50,我准时来到清华大学大礼堂门前时,门口已排起长队,从入口处延伸至台阶下。长队左侧是健康宝,右侧是清华大学紫荆码,两侧各有一个工作人员低头核查手机显示出的绿码,然后轻轻点头放行。

我迅速排入这长队中。这时,前面的一位长者无论怎么尝试,只能打开行程码。看来,这一套流程于他而言是陌生的,而让他不辞辛劳地进入这陌生流程的正是那个名字——杨振宁。

这是教科书里一个镶着金边的名字,是弗里曼·戴森笔下那只“高高地飞翔在诸多小问题构成的热带雨林之上”的鸟,也是我——一个新闻学院的大四学生,高中毕业后再没有接触过物理学的文科生——来到这里的理由。

当我走入大礼堂,1011个座位似乎都坐满了,晚来的人在过道上来来回回地寻找座位。研讨会开始前一分钟,我终于在倒数第二排的角落里觅到了一个位置。

杨振宁在我脑中的印象是影影绰绰,不太真切。作为物理学的门外汉,那些玄秘的数学符号、专业术语就像是一冬天窗户上的雾气,将我和杨振宁先生隔开了。

朱邦芬院士在做题为《作为教育家的杨振宁先生以及他的风格和品味》的报告。刘羿佟

圆桌论坛。刘羿佟

而接下来的发言就像一双耐心的手,把那些雾气擦去,让杨老先生的形象在我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南开大学葛墨林院士用简练的物理图像介绍了杨先生的主要物理成就;麻省理工学院文小刚教授追溯了物理中的几大变革,并详细介绍了杨-米尔斯理论;复旦大学施郁教授则指出了杨振宁先生对于物理学之美的追寻。

他是美的追寻者,对美的追求推动他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假设;他是一位极端有主见的物理学家,独立的科学品味让他敢于坚持自己的看法,直到这些假设最后被验证为真,由此推向革命性的成果;他是对于培育杰出人才有自己一套看法的教育家;他是在100岁生日上再提“千里共同途”的挚友;他也是不遗余力为巩固中国的国际地位而努力的赤子。

当我直起身准备离开时,迎面走来一个身穿黄白相间条纹T恤的男孩,他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光彩。在我眼里,那是一种求知者得到收获的快乐。上前询问才知道,他是高等数学研究院做本研的本科三年级学生,这场讲座里老师分享的内容,和他感兴趣的领域刚好一致。

后排只剩一位听众在慢条斯理地收拾背包。他目前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工作,曾经读过杨振宁先生的传记,了解他的人生故事,被他对真理的追求,对科学精神的坚持所打动,特意来到清华大学听这次讲座。

今天,他对于科学家的研究品味有了更深的认识。“之前有一点想法,但是今天相当于把这个思想给加固了,给坚定了。”

当我问起“今天之后,杨振宁先生在心目中的形象有什么新变化?”他说:“他在我心中的形象一直都很高大,只不过今天更具体了。”

正如我从未感到我离杨振宁先生如此近过。是的,从未比今天这一刻更近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