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不喜欢语文课? 假期看看这部纪录片, 看过之后让孩子爱上语文

导语:在中小学语文课上,为了提高孩子们对语文课程的兴趣,老师们都会旁征博引,运用多种方式来使得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但是仍然有很多孩子在语文课上昏昏欲睡,看到名家名篇后面的“熟读并背诵全文”就倍感头大。

学好语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让孩子对枯燥的文字感兴趣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如果把课文搬到屏幕上,就能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下也能体会到这些文章的美妙,感受到语文的乐趣。趁着假期还未结束,快来和孩子一起看看这部纪录片吧!

227篇课文拍成纪录片,寓教于乐让孩子爱上语文

语文的学习不能靠死记硬背,这样难以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语言的精髓。但是如果把文化古迹、风景名胜与课本中的课文相结合,让孩子既可以“读万卷书”,也可以“行万里路”,这种寓教于乐学习知识的方法更贴近孩子们的心理,也更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部纪录片就完美地做到了以上几点。

这部纪录片名为《跟着书本去旅行》,由CCTV10科教频道推出。作为一档体验式文化教育节目,它由227篇语文课文组成,带领孩子们走近文化古迹,在实景实地中体验课文中带给后人无尽遐想的美景。这样孩子们便可以“身临其境”,在“云旅行”的同时也能学到课本知识。

这部纪录片的每一集都是以一篇语文课文为线索,在了解了课文内容后,节目中会对课文内容提出几个问题,再带着这个问题去实地寻求问题的答案。例如在《马踏飞燕》这篇课文中,节目组的问题是,“为什么马踩着一只燕子?”、“为什么马的尾巴是竖起来的?”当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寻找答案时,才会更有学习的兴趣;当答案揭晓的时候,才会更有成就感。

在纪录片里不仅能学到课本中的知识,还可以了解到丰富的历史、文化常识,甚至有的还可以让孩子们提起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在《卢沟桥》一集中,便通过实地考察、图解分析和亲手实验,让孩子们了解到卢沟桥“铁柱穿石法”这一独特的建筑工艺,从而让孩子们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专家学者加超前科技,“枯燥”的文字再现生机

这部纪录片不仅在寓教于乐上做得极为出色,在讲解内容上也具有深度。每一集都会有著名的专家学者进行专业的讲解,包括大家非常熟悉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老师、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老师等。他们以全新的视角,为同学们分析课文中的经典篇目,以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作品之外的人物和故事。

除此之外,这部纪录片还使用了很多超前的技术,如移动外拍、虚拟植入、实时数据等。这种把知识栩栩如生展现在眼前的方式也广受好评,在带来视觉震撼与感官享受的同时也能与大家实时互动,互相探讨感兴趣的知识。

因此,这部纪录片不仅仅适合孩子观看,更适合家长与孩子一起观看。既能够加强亲子关系,又能够让家长在繁忙的工作中忘却压力和烦躁,重拾那份久违的纯真,多积累一份文化底蕴。

孩子对语文没兴趣,这种方式让孩子爱上语文

对语文的兴趣往往建立在良好的文学素养基础上,而良好的文学素养则是可以长期培养的。

培养文学素养的方式虽然漫长,但也很简单。阅读便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通过阅读各种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拓展在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开拓了眼界,在为人处世中有更多自己的独特见解。在阅读时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而不是一开始就“加强难度”,去看一些晦涩难懂的书籍。

文学素养的提高会使孩子更加热爱文字,对语文的兴趣也就水到渠成。

编者寄语:这部纪录片集艺术性、观赏性、深刻性于一身,在游览大好河山的同时学习课本知识,寓教于乐,可以说是老幼皆宜。还在等什么?趁着假期还没结束,快和孩子一起看看吧。

今日话题:你对语文课本中的哪篇课文印象最深刻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