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十多年前,乡村学校的规模还是挺大的。
以朋友所在的学校为例。朋友二十年前分配在一所农村中学当老师。那时候,这所乡村学校学生数1100人左右,教职工60人左右,校舍全部是砖木结构的瓦房,地面也没有硬化,绿化很少,给人的感觉破破烂烂的。
学校虽然地处农村,不过有人的地方人多的地方就有人气。从早到晚,学校里书声琅琅,校门口的小街道也热热闹闹。
近年来,国家均衡了城乡的教育发展。这所乡村学校盖起了漂亮的教学楼、周转房、餐饮楼,实验室、图书室、仪器室、音乐教室等功能教室一应俱全,校园的硬化、绿化都非常好。
乡村学校的老师呢,有乡镇补贴,有乡村生活补贴,班主任费也由原来的每学期几十块钱提高到每个月四五百块。学生有了免费营养餐,住宿生有住宿生活补。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乡村学校日益萎缩,越来越冷清了。朋友所在的这所学校,学生数锐减到200余人。从早到晚,校园内虽然也是书声琅琅,不过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气势和人气。校门口的街道上也是冷冷清清的了。
乡村学校日益萎缩,有人认为使乡村学校的好老师基本上都走了,没有好老师,家长们自然把孩子转走了。也有人认为是家长的观念变了,认为孩子在乡村学校念书没前途,就把孩子转到城里上学去了。
我认为这两方面的原因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过都不全面,乡村学校日益萎缩是综合因素,是大势所趋。
第一,乡村学校日益冷清和农村人口数量大有关系。
改革开放初期到上世纪末,农村虽然也有外出务工人员,但是数量有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了,现在的农村,基本上都是上了年岁的人,二十到四十岁岁的年轻人和中年人基本上看不到了。而这些人正值生育时期,他们的子女也都跟随着父母,到父母所在的读书去了。因此农村学校的学生减少就成了必然现象。
另外,过去人们的生育愿望较为强烈,虽然搞计划生育,但是农村人还是想尽办法也要生育,即使被罚款也要生,一胎,二胎,三胎。现在呢,人们的生育愿望下降了,不愿意多生,生得少了,农村学校的学生自然也就少了。
第二,农村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二十年前,城镇化步伐不大,而且农村人进城的意识相当淡薄。别说农民,就是单位职工也是这样的。记得当时我们当地教育局计划在城区为教师筹建一个“教师新村”,结果乡村学校的老师们买房的意愿不强,教育局要求各个学校动员老师们买房,但是基本上没有多大效果。
近些年呢,基层各单位的职工都在城里买房安家了。好多农村人也都在县城买了房子,变成了城里人。农村人进城了,孩子也就进城上学了。
有些没有进城的农村人,觉得城区学校的教育环境好,学习氛围好,生源质量好,老师们抓得严,家长们抓得紧,还可以在校外上补习班补课。以上这些因素,导致城区学校的教育质量远远高于乡村学校。因此也有家长想方设法把孩子转到城区学校去念书。
每年秋季开学之初,总有农村人给孩子往城里转学。尤其是小学刚刚升入初中而且成绩优秀的孩子,有的就转到城里上学去了。
我们不妨看看,近年来,城区学校规模不断膨胀,生源越来越多,而乡村学校日益萎缩,生源减少。
目前,虽然国家实施教育改薄、教育均衡,相关政策向乡村学校倾斜,但是仍然无法阻挡乡村学校的萎缩,也不能提高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我们城市化的步伐是不会停下来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农村人进城。因此,农村学校的萎缩是大势所趋,是不可逆转的。
其实乡村学校的老师都是很认真很负责的,只是和城市学校比起来,乡村学校在各个方面还是有差距的。想要振兴乡村教育事业,我觉得还要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和地位,让他们心甘情愿扎根乡村,勤奋工作,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奉献。而且还有一点,就是农村的家长也要对自己的孩子负起责任来,不光要养孩子,更要育好孩子,教好孩子,毕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嘛。只有如此,农村教育才会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