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我国现阶段教育体制的持续改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所占据的地位日渐重要,同时针对班主任也提出更高要求,即班主任除应具备较高教学水平外,还应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力,可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成长过程中,他人的正确与及时鞭策尤为重要,学校生活中,班主任即为最主要的鞭策者,对学生实际情况加以全面关注,无论为学生的个人成长,或学生的学习情况。
事实上,班级管理过程中,为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教师应重视管理力度的合理掌握,针对班级中大事、小事不应一手操办,实则应以长远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展开自主管理活动,鼓励学生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对作息时间自主安排。
如学校生活中,部分学生在早上喜欢多睡一会,在晚上喜欢多学一会,但也有部分学生的作息规律相反,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特点,自主安排时间,但在晚自习、早自习此类公共学习时间段内,班级中的每位学生均应严格遵守,不可扰乱班级正常学习时间。
但教师的管理力度也不可过于松懈,导致学生纪律意识差,阻碍班级活动的有序展开。所以,班主任应重视管理力度的合理掌控。
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针对班级学生而言,每位学生均为独立的个体,在个人发展方向、发展速度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班级教学活动中虽诸多学生均接受相同的教育活动,在相应的规则指引下展开学习活动,但实际上每位学生均存在一定差异。通常情况下,教育可分为两种类型,即个别教育、集体教育。
集体教育即指班级整体均需遵守的约定;个别教育主要即指教师结合学生个人特点展开针对性教育活动。为此,要求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须对学生加以充分了解,对学生潜力加以挖掘,帮助学生对自身所擅长之处形成正确认知,不可以统一标准对每位学生加以衡量,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推动学生个性发展。
结语
初中阶段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及优良个人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此阶段须借助加强班级管理的方式推动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实现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