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浅谈高校开展挫折教育的现实困境, 从挫折中吸取教训

挫折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教育引导和实践磨砺,增强大学生的抗挫耐压能力,培养其理性平和的心态与积极进取的精神,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的。

教育者认知缺位,顶层设计不足

一是站位不够高,定位混淆。教育者的重心多聚焦于学生遇到挫折后,对如何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则缺乏前瞻性和全局意识。更有极端者将挫折等同于体验惩罚或痛苦,甚至采取体罚或惩戒学生的极端方式,从而造成学生心理严重创伤。二是创新不足,缺乏时代性。

教育者限于自身专业背景、工作经验制约,无法及时觉察新时代挫折教育中的新问题与症结,缺乏站在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全面审视的意识。三是教育元素提炼不足,教材空洞。诸多教育者注重教育资源横向扩充和引进,但缺乏对教育元素纵向深入挖掘和升华理解,部分教材中理论观点与学生生活脱节,内容相对陈旧,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盲目照搬西方理论的现象。

当代大学生并非缺乏经历挫折的机会,关键在于教育者如何帮助他们认识和定义新时代成长中的挫折,如何引导他们理解和升华挫折的时代内涵,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

教育主体间孤立,未形成有效合力

一是大学生接受挫折历练的主观能动性不强。主观上未充分重视,过度关注理论知识学习,而忽视社会实践学习;面对压力、挫折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法和心理疏解措施,容易陷入被动消极的情绪。

二是高校挫折教育纽带作用不够突出。高校在课堂教学环节发挥了重要的职能作用,但在学生、家庭和社会间的纽带桥梁作用未能凸显,在帮助学生发现原生家庭中的成长问题、纠正不良的行为模式和思维认知方式等方面的机制尚不完善;教育方案和教学大纲研制过程忽视了与学生、家庭和社会的互动环节,一定程度上造成学校挫折教育孤立、片面。

结语

本文在对我国高校开展挫折教育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培养体系;注重学思践悟、知行合一,构建实践育人发展支撑体系;注重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全方位渗透,构建合作共育的四轮驱动体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