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初中一毕业,确定了高中学校以后,加入更多的就是高一的选科群了。
高中的学生大多数都要住宿,不再像初中生一样有更多的自己的时间,比如放学后和周末以及节假日,那时加入的最多的群就是各个辅导机构的补课班。尤其是初三时更加疯狂,一类是补课班,一类是去衡水上学的性质,后来快毕业时更多的是如何择校之类的。那时每天的群消息轮番轰炸,现在看来真像是一堆笑话。机构太善于制造焦虑了,把我吓得以为孩子连高中都考不了,最后才发现,孩子上最好的公立高中完全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虽然我们没选这个学校,但是如果我不被他们的焦虑牵引,我们的选择有可能就会是完全不同的样子。现在想想,真是太傻了。
机构有机构的好处,可以让你了解一些所谓的“内幕”,但也实在是太能欺骗家长了。他们真的是制造恐慌言论的一个疯狂的存在,他们一直用“惨烈”来形容去年的升学,其实这就是他们惯用的一个手段。但是人在其中时,心真的被他们迷惑了,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现在想起某家长早早地看清这一点,直接删除这些机构,不听不看,实在是太明智了。
想起自己那一年浪费那么多时间与精力听他们胡说八道,真是觉得自己太傻了。
有一本书叫《乌合之众》,里面就提到人在群体中,很容易智商不在线。当别人过多的想法天天萦绕在你耳边时,你很容易失去基本的判断力而变得人云亦云。
等想明白时,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
我感觉自己那一年,其实就成为了自己眼中的别人,我当时觉得自己特别“聪明”,因为我帮孩子做了那么多努力工作,了解了那么多的信息,怎么也是个够懂教育的家长。
然而尘埃落定后我才发现,我自己其实就是那个“乌合之众”。像个笑话。
所以,我感觉人还是不要经常处在一个过多声音的群体中,因为每个人的立场与生活都是不可复制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别人的看法和决定再英明,也不能代替你的。你要保持独立的思想,就要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独,不要过于听从别人的建议。因为只有你自己的心会告诉你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你究竟想要的是什么。人只有在安静的时候,才能触摸到自己的心。
你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不是同一个孩子,学习能力不同,成长状态不同,别人的成功不能代表你可以复制。
现在想起那一年,我深感自己当时的迷失。
上了高中以后,特别明显的变化就是机构群明显变少,机构再也不会给自己一天到晚地打电话了。
初中时,各个机构都能拿到自己的电话,动不动就劝说你去上他们的补习班,而上了高中以后,一个电话都没接到。看来机构是完全知道你的底细的,知道你家孩子上了高中,不需要去他们那里补习了。可以这样说,你上初一初二初三时,他们对你的动向了如指掌。
不过也进了几个群,是关于高一选科的。
有时候,有的群里会发一些大学的信息,选科的方法与组合之类的信息,姑且看看。
怎么选科,又是摆在家长面前的一个拦路虎。
大多数的理论自然是认为理科比文科有更多的择校与就业机会。有一个数据显示,选择物理学科的组合,学校的可选专业率大多都在90%以上。而选历史组合之后,大多就只剩下百分之五六十的机率了。
不过我看到有一位家长的言论倒是也很有想法。他认为学校可选率再低,也好几千所呢,总有一所大学可上。可选的学校再多,你也只能上其中一所学校。而且,物理组合可选的机率大,但参与的人也不少。
我倒觉得说得很道理。对于学霸们来说,怎么选都不成问题,而对于普通孩子来说,怎么选也不成问题,因为反正你怎么也超越不了学霸。
我大概就是胡适先生所说的“差不多先生”那一类人。
人这一辈子,总是一山望着一山高,真的值得吗?
其实不管选哪科,如果不能从内心的愿望出发,我都不认为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