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双减”后, “假老师”混入班级群办补习班收钱, 已有家长受骗

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一位父母都希望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人,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花再多的钱也在所不惜。正是由于家长这样普遍存在的心理,孩子的钱才最好赚。

“双减”政策落地已经接近3个月了,由于校外学科类培训行为受到严厉监管,高压打击中小学在职教师违规补课,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也全部转为非营利性机构,没有油水可捞了,所以现在很难找到可以帮孩子补文化课的补习班和老师,转移至地下的除非有过硬的关系,否则连门都没有,很多家长都在为子女补课的事情忧愁。这样的情况,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

骗子混入班级群开辅导班,多名家长中招

事发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某小学,班级群内“老师”突然发了一份学习通知,大致内容是:教育局联合学校一起邀请知名大学的导师到校开办辅导班,但名额有限,(这个)班里只有10个名额,打算将其中一个名额给刘同学。

一看是知名大学的导师开办的辅导班,自己的孩子还被选上了,刘姓学生的母亲感到欣喜不已,连忙向“老师”道谢。当“老师”表示这次辅导班需要提前缴纳3760元学费时,她想也没想就按照“老师”把钱打到“老师”提供的银行卡号上。

接下来“老师”又以资料押金为由要求转账2000元。此时班级群内其他家长陆续也看到了这条信息,感到情况不对,于是向老师核实情况。这时班主任老师才发现群里混进了不法分子,并告知家长此人是骗子。刘姓学生的家长没有继续转账,而是立刻报了警。

骗子手法不新鲜,把准家长的“脉”屡试不爽

骗子冒充老师在班级群里收钱的案例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了,以前通常是以收学费、收资料费等理由,“双减”之后摸准了一些家长为孩子找补习班的迫切心理,做起了辅导班的“生意”。

这些人一般先是通过搜索或其他渠道获取的班级群二维码等信息,冒充某学生家长通过验证偷偷潜入群中;然后潜伏一段时间,摸清群内所有学生家长和老师的聊天内容和规律,尤其是老师的活动规律,如老师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上/下线等;在掌握了群里的规律后,这些不法分子就会把账号化装成与老师的头像、昵称完全相同甚至短期内朋友圈内容完全一致的高仿账号,寻找机会发布诈骗信息,骗取家长钱款,等家长和真正的老师反应过来时,立刻逃之夭夭。

这些不法分子骗钱的套路不算新鲜了,但他们把准了家长的“脉”,所以屡试不爽,每每都有家长中招。有时为了增加可信度,一个班级群里可能会同时混入多名骗子,在群里“唱双簧”。

实际上,要识破这些不法分子的骗术并不难,班级群作为一种家校沟通工具,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老师只能够发布教育教学有关的信息以及跟家长进行理性沟通,不得发布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任何信息。一旦涉及缴费转账有关的信息,通常都要经过规定的学校支付窗口,老师是不能够提供个人账户给家长转账的。细想一下,这些不法分子发布的信息都是跟相关部门的政策相违背的,学校和老师也曾多次强调这些政策,只不过有些家长没放在心上或者存在侥幸心理,才上当受骗。

就拿这次冒充知名大学的导师到校开办辅导班骗钱事件来说,开办辅导班是教育部明令禁止了的,正常的学校和老师肯定不会明目张胆公布相关的内容,家长如果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侥幸心理,肯定不会上当。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太差,自己又没有好办法提升孩子的成绩,才这么容易信以为真。其实“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孩子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看个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与其寄希望于靠老师不停地迫使推动孩子去学习,不如多花些促使孩子自己主动去学,这样才是孩子学习成绩能够不断提升的源动力。

结语:蚊子不叮无缝的蛋,不法分子无处不在,他们可以借助现代的先进工具潜伏进到任何他们想进的社交群内,但他们的套路始终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不相信“天上掉馅饼”,就不会上当受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