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5+2”模式也就生根开花了。这个模式的开展,一方填补了校外教培机构离开之后的缺位,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家长接送孩子的难题。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政策的弊端也渐渐显露了出来。首先,“5+2”模式的实行,让孩子在校时间超过了10个小时。漫长的时间,始终处在校园的环境中,孩子的身心疲惫,学习的积极性明显要打一个折扣。这样的一种状况,是没有人愿意看到的。
其次,没有了早读时间。白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时。早上,应该是一个人精神最为充沛的时候,而现在却突然把早读抹掉了。这是不应该的。读书本身就应该是起五更歇半夜。这样的一个操作,是在鼓励勤学吗?我们不能因为保证睡眠的时间连早读都不要了啊。学生时代,本身就有许多内容要记要背,我们怎么能因噎废食呢?
第三,课后延时服务时间不允许上新课,也不允许教师做作业辅导。这样的要求也让课后延时服务的效率问题大打折扣。既然把学生安排在一起,为什么就不能做一些作业辅导呢?让孩子们自主学习,他们能做到吗?也许能,但是学习质量打折扣也是必然的。
课后延时服务,对于学生来说,其实是不够完美的。当然,这不完美也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才逐渐显现出来的。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会在以后的实行过程中逐渐解决。
学生的问题容易发现,因为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但是老师的问题就没有这样容易被发现了。因为“5+2”模式的实行,原来,老师可以在下午4:30下班,而现在就不得不在6:30下班了。家长们是可以安心地把自己的孩子接走,而老师的孩子谁来接呢?
尽管教育部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且给予了教师弹性上下班的待遇,但是落到现实当中,并不能完全做到,尤其是班主任。现在,学校里,都是班主任负责制,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要跟班的,因为一旦出现意外,谁也承担不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实行了弹性工作制,班主任还是不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
“5+2”模式的实行,让老师差不多就把整个人卖到了学校里,几乎没有时间来照顾自己的家人和孩子。也因此,有教师调侃称:教师成了下班最迟的人。此话一点不虚,不是吗?
而对于教师的牢骚,家长们却不以为意,他们认为教师是拿钱办事——自己每学期都交了钱的。老师尽管上班的时间被拉长,但是他们的课后延时服务都另外有课时补助。你上课就有补助,有什么牢骚的呢?
而对此,老师们只能是苦笑笑。是的,学校是每个学期都收了钱,但是到教师的手上能有多少呢?可以说,少得可怜。一位在北京任职的教师透露称,他们学校给每位老师的课时补助是一小时40元;而另一位教师透露,他们一个月只有150元,拆分到每一节课还不到7元钱。一个小时7元钱,恐怕是历史上最廉价的小时工了吧。就是饭店里打扫卫生的小时工,一小时也有30元啊!这算什么啊!在打发叫花子吗?
其实,能发一小时7元钱都已经不错了。笔者所在的学校上一学期的课时补助还是镜花水月呢?老师们跑到校长那里理论,而校长的理由则是上级还没有出台课后延时服务补贴标准,你说,可笑不可笑?而这就是荒诞的现实。
不过,在这件事上,我们也不能完全责怪学校,因为直到今天,除了江苏省和深圳市等少数几个地方明确了课后延时服务补助的发放标准,还真没有几个地方以文件的形式来明确呢?这不让人感到奇怪吗?
课后延时服务,付出得最多的就是一线的老师。他们为了配合政策的落实,牺牲了本该属于他们的休息时间,不说按照加班的时间来给予补助,也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补助标准出台吧。如果都像上面的这两所学校,把老师当叫花子来打发,不是会寒了老师的心吗?
但愿各地早日出台相应的课后延时服务的补贴标准,让老师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觉,更安心于工作。
亲爱的读者,对于课后延时服务给教师一课时7元钱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