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创新教学方法

思维是一个人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基础,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下初中教学的重点。初中语文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更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日常教学中忽视对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因其具有记忆知识多,主观性强但考试答案唯一的特点,教师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具体表现在学习课本文章和古诗文鉴赏中教师直接将标准答案告知学生,而没有事先让学生自己理解。

这是因为在应试教育的思想下,教师认为语文作为一门文字性学科,学生只要能够将所学诗词文章牢牢记住,掌握解题技巧,顺利通过考试即可。课堂上缺少互动,减少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主动思考和思维的发散,降低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教师自身能力不足

随着我国教育部门不断推进教学课程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开始逐渐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放入了教育规划中。但是就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的培养效果并不好,这是因为部分教师自身综合能力不足,无法从细节和具体内容上开拓学生思维,仍然延续以往传统的教学经验,教学方式单一,语文知识的内化率不高,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同时由于通过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过程较慢,在面对班级成绩考核和学生升学率的压力下,教师往往容易放弃进行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不正确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虽然意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教学改革,但是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和经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并不具备科学性和正确性。具体表现在没有认识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而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上活跃的学生更活跃,沉默的学生更沉默,加剧了班级学生的两极分化。

在一个班级中,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掌握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如果教师忽略这一点而简单地用同样的问题和方式引导学生,不利于全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引导和训练。教师切忌急功近利,在确保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在日常的学习和交流中刻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结语

初中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计划和实施者,需要明确认识到培养中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创新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带给学生全新的课堂体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