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有关部门更新消息, 中小学或将增加新学科, 家长不吐槽还高度认可

之前有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表明,近些年来美国对于孩子心理问题的重视,已经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崇尚让每个孩子都认为自己是赢家,以此来让孩子的心理不出现问题,但这种高度的重视,显然也是不适合孩子的,毕竟社会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当这些孩子进入社会,不可能人人都惯着他们,但也不能否认美国人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谈之色变。

而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显然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很高的关注,对14岁到18岁未成年人犯罪调查结果显示,16岁犯罪的未成年人约有35%,15岁犯罪的未成年人约占31.2%,24岁未成年人犯罪比例更是比2001年上升了7.19%,高达20.11%,就这样的犯罪概率,难道还不能引起家长对于孩子心理问题的重视吗?

在我国很多家长都发现不了自己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因为孩子心理出现问题,肯定会伴随着一系列不正常的举动或者是不良举动,而这些行为在家长眼里被错认成不听话、矫情。

那么中小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做出极端行为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从家庭方面来看的话,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值对比七八十年代的父母而言变得越来越高,一些高学历的父母总是会以自身的优越来要求自己的孩子也达到同样的高度或者是比自己更高的高度,而那些低学历的父母总是觉得自己现在所有的不幸都是因为当初没有好好读书,所以将希望寄生于自己的孩子身上,渴望让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就是这种极大的压力以及现在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全部施加在孩子的身上,长期以往让孩子产生了抑郁这种心理健康问题。

再加上从学校方面来看,现在学校经常发生各种各样暴力事件,或者是校园霸凌行为,而那些施暴的学生,已经不单单用坏学生能够形容的了,纯粹是因为看某些人不顺眼而做出这样的行为,他们可能不知道这种行为对被施暴学生的心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但被施暴的学生所受到的心理影响后,可能是他们一辈子都没有办法愈合的,一旦出现了这种心理问题,而自己没有办法调整的话,再加上家长对其不重视,认为孩子是矫情,而不去向专业的心理医生请教,治疗,这些被施暴的学生也是会做出极端行为的。

其实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作出极端的行为,与他们自己也有脱不开的关系,现在许多孩子在家中就是小皇帝小公主的存在,而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就代表了他们的受挫折能力并不强,或者是变成了温室里的花朵,毕竟自己想要什么就能得到,而无论是进入校园还是进入大学,甚至进入社会,没有人再像父母那样宠着惯着,毫无理由地包容他们,这种转变会让他们觉得不适应,从而产生心理问题,也还有可能走极端。

个人看法: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既不能像美国那样谈之色变,又不能像中国家长这样认为是因为孩子的玻璃心或者是矫情才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然而家长并不能直观地分辨出孩子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到底是因为故意还是因为心理问题已经出现,让很多家长想要重视起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无从下手。

而今相关部门已发布了最新消息,表明将孩子的心理健康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就意味着孩子中小学的孩子,要先加入一门心理课程的学习了,并且河南省教育厅首先响应,要求全河南省的中小学,都应这个课程落实到位,每学期对孩子们进行一次心理健康的评析,而这种课程,以及学校的这种形状,也能够最大可能的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

对此家长们拍手叫好,其实有很多较好的学校中,也会包含相应的课程,但一般这种课程的地位等同于美术音乐这种副科,也不用考试,所以孩子们也不可能有多么的重视,甚至是为了提高孩子中考高考的升学率,将其占用来讲述主科知识。

而应试教育下孩子却是考上学校,靠的都是成绩,学习文化课知识也无可厚非,但是国家需要的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那些只会做题的机器,很多高材生因为心理问题没有办法正常的与他人或者陌生人之间进行交往,俗称社交恐惧,其实这也是心理问题的一种,所以说虽然相关部门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提起了重视,并且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但是家长学生,也要对此提高重视,对比于孩子的成绩而言,孩子的心理问题更加重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