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内部关系和渠道,花100万,可低分进名校!”这样的“招生”(升学服务)骗局,早已被媒体报道过,可还是有家长“上当受骗”。
近日,多名家长反映,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对外宣称在各大高校有关系网,可提供升学服务,家长缴费后,该机构则称今年国家管理严格无法录取,却迟迟未退费。媒体调查发现,此次退费风波涉及数十位家长,累计金额不少于一千五百万元。
家长向媒体反映,无非想维权。然而,必须指出,招生诈骗,是违法犯罪,涉及诈骗者将依法被追究责任;而“被骗”的家长,某种程度说,也是诈骗共谋,是希望以不法途径,获得进名校的机会,这也是破坏教育公平的弄虚作假行为。
司法机关当然应介入调查招生(升学服务)诈骗,追究诈骗者的法律责任,并依法追赃,以挽回家长的损失。而对“被骗”的家长,也需要批评教育,严重者需追究法律责任。只有所有家长都维护教育公平秩序,不去做破坏教育公平的事,也就没有招生诈骗孳生的土壤了。
机构、人员宣称和高校有内部关系,可以搞定内部招生名额,这是十分低级的招生诈骗手段。我国教育部、公安部等部门,早在10多年前,就发布招生诈骗警示,提醒家长不要相信这类信息与服务。
事实上,随着高校招生实行远程录取,整个过程公开透明,以及国家加大对高校违规招生的处罚力度,当前高校招生已经没有“花钱运作”的空间。所谓花几十万就可进名校的服务承诺,就是利用高校招生进行的诈骗。
但还是有家长相信有“天下掉馅饼”的事,而且,由于家长也知道这类事情“见不得光”,因此,在发现被诈骗之前,都高度配合机构、人员,不对外声张,只是在“确定”被骗后,才想到“维权”,而骗子在这个时候已经人去楼空。
与其他传销诈骗、电信诈骗不同的是,招生诈骗还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被骗者并没有维护高考公平的理念,也是高考公平的破坏者。
试想,如果真的运作成功,这不是严重破坏高考公平、挤占了其他学生的机会吗?家长在没有“运作成功”后维权,也必须反思自己的行为,这本就是对高考公平的践踏。“花钱运作”成功,如果事发,孩子将被取消入学资格与大学学籍,哪怕在毕业后被发现,也将撤销学位和学历证书,而参与运作的家长,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换一个角度说,如果花钱运作成功后事发,有人同情这些家长和学生吗?还是会呼吁严肃追究这些花钱请人运作者的家长的责任?
诈骗者可恶,被骗也并不值得同情。遏制招生诈骗,一方面要依法严厉打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招生的透明度,让社会公众相信高考招生没有任何潜规则运作空间。而所有家长,都要成为高考公平的捍卫者,不要去走歪门邪道。
特约评论员|熊丙奇(教育学者)
|李潇潇
校对|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