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王安石《伤仲永》
这句话是《伤仲永》中非常经典的一句结语,大概的意思就是天才因为有老天的眷顾所以天赋非常好,可如果后天没有好好培养的话可能就会变成普通人,这就是方仲永的结局。
方仲永仅仅是一个代表,也是一个象征,因为类似这样的人确实不少。很多人在小的时候就是当地有名的天才,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人可能最后都变成了平常人。
其实这个世界上还是存在个例的,当年智商比爱因斯坦高的神童陶哲轩现如今到底是变成了“方仲永”还是成为了个例呢?
01书香门第出天才
陶哲轩人送外号数学界的莫扎特,而他完全可以用天才来形容,而如此高的天赋一部分还是归结于他的原生家庭。陶象国和梁蕙兰都是香港大学的高材生,陶象国是医生,而梁蕙兰在物理和数学颇有成就。两人毕业结婚之后就移民到了澳大利亚。
1975年,这对夫妻生下了陶哲轩,陶哲轩从一出生就不平凡,因为他的父母都不是资质平平的人。
陶哲轩不负众望,他完全遗传了父母身上的基因,尤其是妈妈身上那种对数学的敏锐。陶哲轩父母对陶哲轩并没有报非常大的期待,本想着让他自由发展就好,可在陶哲轩2岁的时候就开始展现出对数学天生的敏锐嗅觉。
为了不浪费陶哲轩如此高的天赋,他们“不得不”将陶哲轩送到私立学校上小学,可此时的陶哲轩仅有三岁半。
一般孩子三岁半的时候可能都还没上幼儿园,陶哲轩上小学自然就是一件新奇的事。可陶哲轩年纪还小,上小学没办法自己照顾自己,而且和其他的孩子也不是同个年龄段,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
迫于无奈,陶哲轩的父母只好将他送到幼儿园读书。说是读书,其实就是走个过场,陶哲轩在母亲的辅导下在家里就学完了小学的全部课程。
028岁高考760分
其实这样的节奏对陶哲轩来说是好事,发展太快的话陶哲轩的其他方面可能就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这可能会成为阻碍他成功的绊脚石。
陶哲轩的父母根据一定的节奏,在一定的时机给陶哲轩进行升学,陶哲轩也在这样的节奏之中进步神速。进步神速的同时,陶哲轩还拥有自己的社交和课外活动,可以说是全面发展。
7岁的时候,初等数学已经无法满足陶哲轩,此时小学的课程也和陶哲轩的能力完全不适配,陶哲轩只好每天去中学听课。这一年里,陶哲轩也凭借着自己的对数学的理解出了一本计算机编程数学的书。
8岁的时候,陶哲轩已经完全能够适应中学的生活,父母和学校商量之后,他成功升学。一年之后,中学的知识对陶哲轩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题,美国高考的数学卷卷面分满分是800分,8岁的陶哲轩不负众望得了760分。
如此傲人的成绩足够说明陶哲轩的聪明才智,这位8岁的少年神童已经比大多数的高中生还厉害了。
8岁的陶哲轩得到了全国的关注,他也在几年的时间里获奖无数,这几个奖项都是数学界举足轻重的。能够获奖的人,其脑子绝非常人能比,智商测试中陶哲轩得出的结果高达230,几乎打败了世界上所有的人。要知道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智商已经高达165了,陶哲轩只能用恐怖来形容。
03突破无数的一生
陶哲轩的成就决定了他这一辈子注定是不平凡的。从2006年开始,陶哲轩先后获得菲尔茨奖、艾伦沃特曼奖等非常重大的奖项,他被誉为数学界的天才。
陶哲轩成功破解了几千年来没人能够破解的“孪生质数”猜想,不仅如此,他还成功证明了许多无能人解的猜想。
他对数学的研究不仅仅在于理论,他的研究在实际工程中有着非常大的意义,这就是陶哲轩理解的数学,数学最终还是为了解决问题应用问题而生的,这就是陶哲轩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
结语:
陶哲轩和方仲永就是两个极端,他也用自己的成就向我们证明了天才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把握得当,就不会成为泯然众人的庸才。当然,这靠的不仅仅是陶哲轩本人的努力和热爱,其父母教育的方式还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陶哲轩父母独特的教育方法,让陶哲轩在学习突飞猛进的同时也能照顾到自己的人际交往等生活方面。他们没有过于心切,没有像方仲永的父母一样强迫让他浪费自己的天赋,自由发展才有最大程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