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方案写作: 纵向梳理, 形成分层次的结构框架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面对一个清晰明确的主题,我们要将这个主题展开为完整的内容;另一种情况,我们手头有一堆零散的信息,同样需要将它们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内容。

这两种情况实际上是纵向上的两个细分项,第一种是“自上而下”,后一种则是“自下而上”。

一、自上而下

自上而下,就是从主题思想开始往下进行。可以采用“疑问—回答”法来进行。

如果对方看到这一主题,一定会产生很多问题,我们只要提前想好这些问题,然后做出充分的回答,就完全可以了。

这时可以用2W1H思考模型来搭建结构框架。这就是结构思考力中“自上而下”搭建框架的基本方法。主要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设定主题。就是要设定我们方案着重要讨论的主题,为下一步分析讨论明确目标和 方向。

第二步,设想问题。针对主题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待这一主题,想一想面对这个主题对方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

第三步,回答问题。尽可能详细地回答这些问题,针对每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最终使问题越讨论越清楚。

通过换位思考,设想问题,层层深入,最终形成方案的初步框架。这一方式将重点放在对方关注的问题上,因此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与“疑问—回答”法配合使用的是“2W1H”思考模型。如果是复杂的主题,还可以调用覆盖面更广的“5W2H”模型。两者本质都是为了使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更加全面,避免遗漏。

二、自下而上

自下而上,就是从下面到上面,从底下到上头。就是要把一大堆零散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然后一层层地向上概括,形成结论。最终,构建出了方案的整体框架,表达一个深刻的主题。

围绕某个主题,我们可能已经进行过很多深入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收集了很多素材,罗列了大量信息。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分类标准,将这些素材和信息进一步进行分类。

通过分类汇总,逐级向上进行概括,最终形成某种结论,也就是方案的主题,并构建出方案的整体框架。

这种方法采用的是结构思考力中“自下而上”搭建框架的方法,也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列出要点。就是要罗列出以前收集到的所有素材和信息。

第二步,寻找共性。对信息进行分类汇总,从中找到每一类的共同点,也就是从个性特性中找到一般规律。

第三步,得出结论。对素材和信息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也就是总结出方案的主题。

许多时候,我们手头可能有很多信息和素材,也许对于最终想要表达什么观点也没有明确的方向。这种“自下而上”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让我们可以将散乱的信息进行快速归整。

三、注重工具的使用

自下而上也属于一种方法框架,在许多的关键的步骤,也需要调用相关的工具,运用一些技巧。

比如在寻找共性阶段,我们可以将信息分为两大类,一类偏“静态”,另一类则偏“动态”。静态类信息往往拥有共同的属性或者特征,动态类信息往往是一系列的行动,这些行动可能导致或产生相同的结果。

比如,在得出结论阶段。我们可以针对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分别采用“信息摘要法”和“逻辑推论法”概括形成结论。

遇到概括起来有困难时,可以问问自己,我列出这么多信息究竟是想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去做?

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思路逐渐清晰,准确地得出结论。这是形成结论的一个小技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