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杨紫新剧这一幕, 看得我窒息

杨紫的新剧《女心理师》,才看到第4集,我一整个被气到了。

倒不是因为它像网络上铺天盖地声讨的那样悬浮,而是因为剧中女主解决的第一个心理咨询案例。

章若楠饰演的高中生尤娜,不止一次表达出自杀倾向。

先是尤娜在学校天台想跳楼,被杨紫饰演的心理师贺顿通过电话自杀干预劝住;然后是尤娜从游泳池的高台一跃而下,被赶来的贺顿救出。

令人窒息的是,尤娜的家长面对女儿接二连三的异常举动,竟然丝毫不觉得需要警惕。

当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提出建议,让尤娜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尤娜妈妈的反应充分诠释了什么是傲慢——

“这个用不着吧?娜娜是我从小一手带大的,你真的让她跳楼,她不敢的。”

潜台词是“我很了解我女儿,她要跳楼是闹着玩儿的”。

尤娜爸爸轻飘飘的、盖棺论定式的发言更是让人心寒:“我是觉得,小朋友们之间吵架很正常。”

难道一个正值敏感年纪的青春少女两次试图结束生命,在父母眼中只能被定义为小打小闹吗?

01

不止一个尤娜

起初尤娜的种种行为,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显得有些矫揉造作。

比如,她两次自杀未遂之前,都主动寻求外界介入,第一次是拨打自杀干预中心的电话,第二次是情绪激动到引起学校老师的注意。

于是有观众觉得她纯粹是想博关注。

随着剧情展开,尤娜一系列反常举动的真正原因逐渐浮出水面。

其实是尤娜的父母早已离婚,他们为了避免影响尤娜高考,才勉力维持表面的和谐。

而尤娜在无意中听见父母的争吵,得知父母婚姻破裂,才引发后来的出格行为。

就离谱,两个在精神上、法律上已经分道扬镳的成年人,每天在女儿面前勤勤恳恳地假装恩爱,堪称“人间高质量演员”。

前段时间上映的电影《盛夏未来》中,也有类似情节。

女主角陈辰(张子枫饰)的父母早在离婚后又各自找了新对象,却一直对女儿隐瞒关系破裂的真相。

陈辰在家门口目睹母亲和另一个男人的亲热画面,还一度认为母亲出轨,各种明示暗示母亲对家庭回心转意。

结果就像两个成年人合谋把涉世未深的女儿骗得团团转,陈辰最后发现“小丑竟是我自己”。

不管是尤娜父母还是陈辰父母,他们隐瞒离婚事实都有一个共同目的:别影响孩子高考。

高考把两个貌合神离的人拴在同一个屋檐下,却无法修复一段亲密关系,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前几年,“高考结束后父母扎堆离婚”冲上微博热搜。

湖北襄阳某民政局工作人员称,随着高考结束,每月离婚登记达到300多对,呈上升趋势,每年都有这个情况。

对于这种“蓄谋已久”的离婚,就连秉承“劝和不劝分”宗旨的民政局工作人员也失去多费唇舌劝阻的动力。

高考后的离婚潮。/梨视频

有网友分享亲身经历,当自己拿到高考成绩单的那一刻,父母突然如释重负——“我们终于可以离婚了”。

而自己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和父母的离婚证是几乎同步到手的,“爸妈用了一天时间离婚,而我用一个暑假才走出来”。

又或者,上午才一起兴高采烈送孩子到大学报到的夫妻,下午直奔民政局办离婚登记。

那些离婚后藏着掖着不敢告诉孩子的父母,也终于在高考结束后等来摊牌的时刻。

也难为这些夫妻这么隐忍,当真是——

“两情若是不再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离婚,起码等高考后。

02

没有不敢面对的孩子

只有不够勇敢的父母

各大鸡汤平台一度流传着这句话:人有三样东西无法隐藏,咳嗽、贫穷和爱。

类似地,不相爱也无法隐瞒。

那些坚持到孩子高考后才离婚、或者离婚后选择隐瞒孩子到高考结束的父母,反而可能增加了离婚本身对孩子的伤害。

《女心理师》中的尤娜,将父母感情不和归咎于自身,误以为是自己的存在导致父母争吵不休。

她用各种偏激的行为引起关注,包括到超市偷窃、用水果刀割伤自己、跳楼等。

尤娜故意割伤自己。

因为她发现,只有当自己出现问题时,父母才会变得同心协力。她试图凭一己之力对父母的婚姻力挽狂澜。

当尤娜撞见父亲对同学小哲的妈妈格外照顾,她理所当然地认为,父亲出轨了小哲的妈妈。

于是尤娜把对父母婚姻的无力转移到对小哲的“报复”——污蔑小哲把自己推下舞台、弄脏小哲的西装。

其实尤娜父亲对小哲妈妈的关照,不过是为了报答多年前的恩情,与尤娜的家庭关系无关。

而尤娜的父母在接受心理咨询之前,对尤娜内心的挣扎、默默承受着的伤害一无所知。

很难说,如果尤娜一直保持这种混沌的状态,对高考有什么好处。

父母假借“不影响高考”之名的隐瞒,从效果上来看,显然已经背离初心。

而《盛夏未来》中的陈辰,故意在第一次高考发挥失常,逼自己走上复读之路。

因为她知道,当自己高考结束后,父母就要彻底摊牌。她希望多出来的这一年复读的时间,能让父母的婚姻重修于好。

毕竟,十几岁的孩子也不是毫无感情的机器,他们对父母关系的融洽程度多少会有所觉察。

与其说是尤娜、陈辰各自的父母小心翼翼地瞒着女儿离婚,不如说是尤娜和陈辰谨小慎微地不让父母知道自己的悲伤。

那些已经彻底没有感情,担心孩子无法接受而不敢离婚、隐瞒离婚的父母,只不过是用孩子的脆弱来掩盖成年人不够勇敢的事实。

本质上,就是他们既渴望获得感情上的自由,又缺乏处理离婚后包括子女教育在内等各种现实问题的勇气。

他们甚至不敢开诚布公地和子女沟通想法,事后却高举“都是为孩子好”这个看似伟大的口号。

难道生活在一个虚情假意、徒有其表的家庭,一定比生活在一种父母离异但彼此坦诚、互相尊重的氛围里要完整吗?

故事的最后,尤娜和陈辰都解开了心结,坦然接受父母的婚姻不再存续。

这肯定要经历阵痛,但好比一场不着急的手术,选择早日药到病除,总比一直提心吊胆好。

03

比离婚更可怕的,是互相折磨

尤娜们的父母,起码能在某个期限之后及时止损。更令人扼腕叹息的,是那些持续互相折磨的夫妻,以及在这种家庭里自生自灭的子女。

某乎有许多诸如“父母感情不好却不离婚是什么体验”的帖子。

从回答者声泪俱下的控诉中能看出,父母关系不好的原因五花八门,但对子女的影响是相似的。

比如一些对婚姻不满又不离婚的父母,把对另一半的抱怨全部倾倒给孩子,遇事则让孩子站队表态。

试想一下,一边是母亲长年累月地向你灌输,你的父亲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另一边是父亲持续不断地声称,你的母亲是如何不可理喻。

“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不跟他过了。”这种从父母那里脱口而出的话语,分明是将沉重的负罪感强加在孩子头上。

孩子也想不通,自己没有机会选择出生在什么家庭,怎么就成了累赘?

在这些家庭里如履薄冰地成长起来的人,在建立自己的亲密关系时,往往容易比别人遇到更多问题。

一位网友这样描述自己的困难:

“父母不相爱,同时他们也没有给我足够的爱,或者说没有让我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着的,于是我失去了爱人和感受爱的能力。”

这种伤害可能比父母离婚还深刻。

《奇葩说》第四季中,一个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女辩手董婧说,父母离异不是好事,但自己的性格缺陷并不是单亲家庭造成的,反而是父母硬凑在一起过日子那几年带来的。

心理治疗师林颖指出,家庭对孩子的意义并不在于是否真的完整,而是父亲母亲各自的功能是否良好。[1]

真正的完整是父母双方都能让子女感受到爱和关心,哪怕他们并不生活在一起。

而在充分感受到父母关爱的前提下,离异家庭孩子的自愈能力没有那么不堪一击。

一项心理学研究显示,绝大部分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后的至少第二年内,都可以恢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

娱乐圈的知名星二代窦靖童、李嫣,分别拥有不同的父亲和共同的母亲王菲。她们仍然能培养出自信洒脱的性格。

窦靖童去参加节目《幻乐之城》时,李嫣还来助阵。最后出现了王菲、窦靖童、李嫣母女三人同框拥抱的经典名场面。

三人同台的画面。/《幻乐之城》

诚然,父母彼此相爱、融洽和谐才是最理想的家庭状态,对小孩的健康成长拥有绝对优势。

但如果像尤娜的父母那样,亲密关系已经走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起码不要草率地定义什么是对孩子好的做法。

参考文章[1] 离婚,还是貌合神离,对孩子的伤害大?丨壹心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