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本人近期在职场上的又一次跃升,也就是从高级文档工程师跃升至知识管理工程师,这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一次转型,让我往更为底层的领域更近了一步。
在分享的过程中,我也会和大家讲述一些关于“职场跃升”的心得体会,以及一些我总结出来的小贴士,希望对有同样想法的你有所帮助。
新的跃升
这个月我将正式入职一家大厂,担任知识管理工程师职位,从这一刻开始,我就正式踏入了企业知识管理领域,为所在企业迈向知识型和分享型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虽然我过去几年摸爬滚打的文档工程师工作也会涉及到一部分知识管理工作,但受各种因素的限制,这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知识管理,只能说是知识管理工作的一种子集。
在国内,文档工程师的数量和人员占比虽有上升趋势,但数量仍然是稀缺的,也有很多组织从未听说过文档工程师是什么职位,或者一知半解,对于文档工程师的定位完全错误。而与之相比,知识管理工程师的稀缺程度更甚,是一个更为新兴的职业,与企业文化和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
稀缺的往往是珍贵的,同时往往也会有更多挑战,但一旦迎难而上,克服并最终解决这些挑战后,那么我们将会获得爆裂式的成长,也能够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文档工程师和知识管理工程师有一定交集。
从核心目标的角度考虑,文档工程师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沟通过程中的100%无损传递,这里的信息可以是技术信息,也可以是市场信息,也可以是内部的沟通信息。
而知识管理工程师的核心目标则是打造一个具有学习和分享文化的企业环境,每个人的知识能够通过一种可识别、可量化的形式进行展现,并最终沉淀下来,同时通过这些知识为业务赋能。而这里的可识别和可量化其实就是与文档工程师之间的交集区域。
知识管理的最佳境界是:在最合适的时间,将最合适的知识分享给最合适的人,为最合适的工作赋能,这个时候往往可以大幅度提升效率,将时间放在更为重要的创造性工作上。
这是一次怎样的跃升
这次跃升其实就是我在各种文章中经常说到的“升维”,即不是停留在点或线上的垂度提升,而是一种平面上的跃升。
什么是垂度提升呢?其实很好理解,也就是在某一领域内不断深耕,比如某一职位从初级,到中级,最后到高级职位或者管理者的过程,中规中矩,从一而终。
这里的垂度提升又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同一职业,同一行业
职业发展始终在某一个行业或领域内,保持一个方向上的职业发展,比如家装行业的家装设计师、车联网行业的系统工程师等。
在这样的发展道路上,我们一般能够保持本专业的精进,职位也会随着自己的努力而不断提升,最终可能到达一个潜在的天花板。
同一职业,不同行业
在我们身边,其实有很多人的职业都在“通用型”的范畴内,可以跨行业发展,如企业的人力资源相关职位、项目管理相关职位,还有就是文档工程师,这些职位的特点是更接近于底层思维层级,有着通用方法论。
而一旦夯实了这些基础性的思维和方法论后,在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新行业,并快速上手,进行跨行业的深耕。
而基于平面的跃升与此完全不同。除了职业或行业的改变外,更多的是对于底层思维、知识面和洞察力的更高要求。
我们每一次的跃升其实都是一种爆裂式成长,无论是我们主动为之,还是受到倒逼后不得已而为之的,这些都是很好的成长机会,值得我们好好把握。
越是底层的东西越重要
这是一位高管在面试过程中所说的一句话,基本上是无意中的感慨,但反映的却是其日常的深入思考。如果是那种浅显的思考和认知,是无法将如此精辟的认知脱口而出的。
对我们而言,其实越是靠近底层思维的,越不容易被替代。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无论是人工智能(AI)或是基于规则和流程的自动化执行(RPA),虽然能够帮助我们去解决一些问题,也能让我们从一部分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换一句话来说就是替代一部分职位),但这些技术在人类底层思维上的应用仍处于摸索和发展中。
我和这位面试官一样,非常看重底层思维的发展 ,企业与企业竞争的核心一定有底层思维,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也一定有底层思维。
我曾经在一篇文献上看到,知识管理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即强调每个员工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员工都能够成为不断成长的知识型和学习型员工,将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并逐步成为一种发展习惯和共识。
上一次跃升
对我而言,这是我的第二次跃升。在此跃升之前,我也有过一次类似的跃升,不过上次的跃升是非常迷茫的,也是一次偶然性成分更多的跃升,可以说完全是一种误打误撞。
本人从2010年开始进入技术翻译领域,直至2014年,差不多有4年半的时间,不仅掌握了大量翻译方面的方法论和翻译辅助工具,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大量行业的文本翻译,积累了各种值得借鉴的写作方式。
当时我并不知道有文档工程师这个职位,但我却主动对翻译内容的行文进行观察和总结。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我觉得技术翻译是一种“螺蛳壳里的再创作”,在翻译过程中若是看到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往往只能够干瞪眼,即使能够修改,也是非常有限的修改,同时也必须得到客户的首肯。
所以,我希望把这层“螺蛳壳”脱下,能够自主把控写作的内容,将作品以一种更好的,更易于理解的形式展现出来。
而在2014年,我决定进行跳槽,希望能够让自己的技术翻译经验升维,我面试过海外贸易、海外销售,也面试过应用型文本翻译(如留学文书、移民文书和法律文书等),但都不太满意,最后也是机缘巧合,面试了一家公司的英文文档工程师职位,这个职位恰好与担任中文文档工程师的搭档形成互补,也能够充分发挥我的翻译优势,自然就“躬身入局”了。
在跃升的过程中,我其实并未遇到怎样的阻碍,让同事觉得好像我很有天赋,或者很有能力,但这些都不是我所拥有的特质,而是归功于我在技术翻译工作中的一些“不甘”,并针对这些不甘所做的刻意准备。
有时候,我们也许并不需要刻意去寻找跃升机会,而是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探寻更好的方式和途径,不断对自己当前的工作提出质疑和批判,经过一定时间的思维锻炼和积累,在一定的契机作用下,最终成功达到跃升。
做好充分准备的跃升
相比于上一次的跃升,此次跃升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些准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显性准备:降维型调研
“降维型调研”这个名词是我独创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即亲身体验降维型工作,并尝试依靠自己的技能和经验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或者说是赋能手法。
这其实有点类似于创业冷启动前的调研,通过对目标行业或是目标客户的摸底和调研,并结合行业发展趋势,获得战略性洞察和视野,然后拟定出方案,并设计出MVP(最小可行性产品)。
对于降维型调研而言,MVP其实是一种基于调研得出的整改方案,或者底层设计。
在短短的两个月内,我调研了两个领域,一个是传统企业,另一个是PPT设计团队,发现仅仅靠文档的体系化是无法解决那些“积弊”的,正所谓积习难改,这时就需要上升到知识管理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越是高维的方案,越能够彻底解决组织的问题,越能让组织出现裂变式的进化。
经过深入分析,我汇总出了现状和挑战,并从中思考了我能够提供的解决方案,当然,这些解决方案并不是正式的方案,而是针对我自己“折腾”的探索性问题所作出的解答,也为最终的落地提供了一些先验性的参考。
企业A较为落后,几乎没有任何知识分享的文化,拥有不同经验的员工如“孤岛”般存在,知识传播和交流也呈现出一潭死水的状态,另外,很多保密性极高的重要知识资产也是非常随意地进行管理。
在这样的企业中,文档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还是需要通过知识管理的手段,对知识资产进行彻底的摸底和调研,据此形成最佳的知识管理体系。
在这样的企业中,最为困难的是如何推进这样的知识管理机制、如何将这样的意识嵌入到企业文化中、如何让每个员工都有分享的积极性,这是每一个知识管理从业人员需要考虑的。
企业B是一家咨询公司,下设了一个类似于打下手的PPT支持团队。与传统PPT团队注重内容和设计所不同的是,这个团队注重的是标准化和效率。
当然,对于这样的注重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不同企业有着其特定的盈利要求和发展文化,但在如此强调效率的情况下,却没有通过文档或知识管理手段来提升效率和质量,这确实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最典型的是,尚无一个团队间可以共享的PPT素材库,每一位员工都自行其政,将日常积累的PPT素材(图片、图标等)存放在自己的电脑中。
这家公司的PPT设计并未达到专业设计公司的标准,内容并不复杂,而且只是有限度的优化,不能修改内容,也没有多少可发挥的视觉空间,所覆盖的行业对象也是屈指可数的4个左右。
这种情况下是很容易搭建一个初步的素材库,很多素材搜索关键词和内容其实都是可以进行复用的,每个人经过一定时间都可以积累数量可观的素材,而当这些素材能够分享时,相信很多关键词都能够得到“合并”,减少更多的重复劳动。
2. 隐性准备:个人知识库建设
除了上述准备外,其实我还有更为长久的准备,而且是真正潜移默化到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这就是个人知识库的建设和管理。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和大家分享过这方面的内容,如果感兴趣,可以看一下我之前的这几篇文章。
通过科学方法来“萃取”专家的经验或技能是知识管理的一大工作内容之一,而我则将自己也融入其中,看看自己能否将自己的一些经验萃取出来,以便在工作中获得应用。
这个时候,我将自己看成是一只“小白鼠”,将自己定位为文档领域的知识贡献专家(当然,我有这样的实力),尽最大可能,以量化和可视化的形式将自己的一些隐性知识表达出来。
3. 隐性准备:以往工作复盘
由于这次是一种较大的跃升,因此我对之前的所有文档工作进行了复盘,发现我之前曾经做过很多关于知识管理方面的工作,而且也收获了不俗的战果。
最接近知识管理工作的其实有一个,就是我通过系统化思维,并结合大量基础的文档所设计出来的“项目管理最佳实践包”。
这是一个网页架构的资料包,主页是经过大量项目管理实践所积累的通用流程图,而点击这些流程图中的某一个环节时,会弹出针对这一环节的详情页面,比如执行该环节的建议团队成员角色、建议花费时间、相关文档的模板及对应的使用指南等。
可以说,这是一种对于知识管理的初探,但即使是初探,也能带来非常多的改变,也能够给相关人员带来巨大价值。
无论做什么样的跃升,我们都不能完全抛弃我们过去的工作,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过去工作中的一些“痕迹”,这些痕迹往往能够让我们进行类比,并对未来真正落地的跃升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最后
本人规划跃升的原则是“不激进”,从职位A跃升到职位B时,这两个职位之间必然拥有一定的联系,职位B往往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较大的延伸。
如果大家也希望在职场中获得跃升,进入一个全新的或是更具挑战性的领域时,那么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 心理准备
心理准备最为重要,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要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就解决了大部分的障碍。
心理准备其实就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即你是否真正了解自己,是愿意选择一贯到底的职业,还是愿意在职业发展道路中获得一两次的跃升,成就自己的发展呢?
2. 目标准备
如果在心理准备过程中,你选择了后者,那么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制定自己的跃升目标,然后经过调研,找到自己在知识、经验以及底层思维层面上的差距,并通过日常的努力弥补这些差距。
3. 行动准备
有了目标之后,就是弓箭射向靶心的过程,沿着自己制定的目标迈进,终会走向成功。
在行动过程中,只要自己足够细心,获取的信息足够多,将自己打造成一名收集各种信息后制定战略的将军,也许会从更为客观的角度发现更多东西,以一种更高的姿态踏入新的领域。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其实都是非常短暂的,何不在有限的人生中,既能够享受美好生活,又能够多给自己一些挑战,让自己的人生更为精彩,保持一种不断升华的态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