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语文教材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假课文”, 虽内容积极, 但却漏洞百出

从小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学生们也许不爱学习语文,但是大家应该会喜欢看语文书。

因为语文书里有插图,还有各式各样像小故事一样的课文,对于同学们来说很有吸引力,语文书里也有一些比较有趣的东西。

不过,看了那么多语文课文,说出来大家可能会不相信,语文教材中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课文都是“假课文”。

这些课文虽然内容是积极的,但是却漏洞百出,有的已经被从教材中删除掉了,但有的却还在教材中影响着学生们。

语文教材里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假课文”,看看你学过几个?

比如《爱迪生救妈妈》这课,虽然展现了爱迪生的机智勇敢,但是真实性还有待考究,似乎是从来没有发生过这事。

因为在课文里讲的是爱迪生7岁的时候,利用镜子的折射原理,让医生帮妈妈完成了阑尾炎手术,既表达了他对妈妈的爱,同时也说明了他的聪明、机智。

但实际上,据历史记载第一例阑尾炎手术时间是在这个故事的32年之后,离7岁的爱迪生相差了32年,所以基本可以断定这篇课文就是假的故事。

但就是这样一篇课文,很多人都曾经学过。不过现在小学生的书本里已经看不到它的踪影了,早就被踢出教材中了。

还有《地震中的父与子》、《尊严》等课文,仔细研究的话,就会发现事情发生的时间线对不上。

《温水煮青蛙》应该也是很多同学学过的一篇课文,不仅在教科书中曾出现过,很多的课外书籍中也有过它的身影。

原本这篇课文想向学生传达的涵义是,不能在舒适的环境里待太久,不然就会养成惰性,最后害了自己。

但实际青蛙根本不会这么“傻”,它们即便在温水里,当水温达到一定热度时,也会跳出来,而不是自我麻痹的继续待在水里面。

除了这些外还有像《斑羚飞渡》、《旅鼠跳海》等等不少课文,都是没有什么事实根据的假课文,同学们白白被欺骗了好多年。

不过虽然有些课文不太真实,但想要给学生传达的意思却是好的。而且语文教材也会不断进行修改,力求让选择出来的课文适合同学们,又能够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语文的学习内容特别广泛,和生活实际联系也比较紧密,同学们要想有好的学习成绩,就还得要好好努力地用功学习才行。

那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到底是起着什么作用呢?

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里的课文都是专家教授和老师们精心选择的,课文中有些词句需要同学们来体会欣赏其中的美,提升审美能力。

学生学会用语文的角度来分析,通过学习课文,也会发现语言的魅力,对学生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会有很大的帮助。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就像我们前面说的,虽然语文教材里的事件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内容是积极的,可以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帮助学生塑造更好的性格和人格,不断完善自己,往往还能让学生印象深刻,从小就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得非常好,利于孩子成长。

语文学习很重要,对学生的意义也很重大

可以看出来,学好语文非常重要,首先课堂上同学们就要端正态度,语文课认真听讲,老师会把自己多年的经验用在教学当中,带着同学们一起分析,提升能力,语文课很有必要好好听。

然后学好语文还离不开足够的兴趣,通过课外阅读来提升兴趣也是可以的,还扩宽了知识面。

大家感觉学习语文难,也许是因为还没有掌握到学习语文的方法,比如大家最讨厌的文言文背诵,其实掌握了方法,先理解、熟读再背诵,就会容易很多。

还有作文方面,很多同学也会觉得作文难,平时可以积累一些好的素材,考试时先列出大纲,等于有了“骨架”再去“填肉”,写作文勤练习,说不定就能文采飞扬。

语文教材中这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假课文”,虽然内容积极,但是有些文章不符合事实条件,带来不小的争议,选入教材还是要慎重的。

但从整体上看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还是对同学们有好处的,学习语文不光是识文断字,还要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如何做人等。

今日讨论:

你们还知道哪些语文课文没有事实依据?来一起讨论分享交流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