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想要培养“大国工匠”,要先留住技术工人

思享原创,侵权必究。

想要培养“大国工匠”,请先留住技术工人。

工匠精神,是一个很玄妙的东西,但又是值得我们去追索的价值。

也就是说,对于国家、社会和产业来说,越来越需要一些专注于本职工作,心甘情愿地细心琢磨的“大国工匠”。可以是巧夺天工的木匠、教书育人的老师,也可以是技艺精湛的医生,或者是屡获大奖的科学家,他们都可以称为具备优秀工匠精神的“匠人”。

比如“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高凤林、30年加工画纸成品率100%的周东红、百万次精雕细琢,雕刻出“绝世丝巾”的孟剑锋……他们都堪称是“国宝级”的技工,吸引着无数的赞许和羡慕。

由此可见,所谓工匠精神就是简单的事情认真做,复杂的事业坚持做。可如今的年轻人,最缺乏的就是踏实肯干、认真细致的态度,再加上许多技术工人的待遇、职称和生活问题一时得不到改善。

因而在我们这样一个非常依赖技术实践的“制造业大国”,始终面临着缺乏技术工人,培养、筛选和提升机制不够完善的窘境。

其实原因很简单,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崇尚技术、踏实工作带来的收入和福利,能够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能够抵御房贷车贷和养老教育带来的沉重压力,那么毫无疑问,许多年轻人都会争着抢着,去当优秀匠人和“大国工匠”。

01 干粗活,没出息?

首先,寒窗苦读十年,却在中考后被淘汰筛选下来的职校和技校的孩子,他们本身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承受的压力就不小。

在同龄人和大人的眼里,只有接连闯过中考和高考的阻碍,顺利考上985大学,才能算得上一个合格并优秀的孩子。所以在很多学生的眼里,从小到大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熏陶,自然而然就觉得学技术、干粗活,是一件没出息的事情。

大家都想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下,利用规则去竞争和逆袭,想要用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才华,去赢得一份光鲜亮丽、受人尊敬、待遇丰厚的职业。比如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博士生张霁和姚婷,就曾在2019年7月,拿到了华为“天才少年”的百万年薪。

可是这样的成功学霸,毕竟只是极少数。

更多的孩子,在父母和老师的催促逼迫下,对于学习和考试早就没了兴趣,尤其是每次考试在班级里“吊车尾”的学生,让他顺利考上职校和技校,都算得上是一种奢望。

02 学习好,去技校?

就这样,几乎每个学生和父母对于学业的憧憬期望,都是考上大学。

除非是经受了错误和不当的家庭教育,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和信心的学渣同学。希望考上职校和技校的孩子,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还需要在求学、就业和生活的许多年来,受尽父母、家人和朋友的冷眼嘲讽。

简单地说,要不是学习差,谁肯去上技校啊!

以2020年底的数据为例,我国就业人员为7.51亿人,其中以技术工人为主的“第二产业”制造业的就业人数为2.15亿人。

再以2011年至2020年初中、普高、中专和技校毕业生的人数变化图为例,在近十年间,初中毕业生数一度从2011年的1736.7万人下降到2018年的1367.8万人,然后再次爬升到2020年的1535.29万人,而普通高中的毕业生数却始终稳定在780万至800万人之间,基本上是初三毕业生的50%。

而那些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初三毕业生,大部分就读于中专和技校,但是从近十年毕业于中专和技校,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人数来看,即将进入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以技术工人和工匠作为职业愿景的毕业生人数,呈现出逐年缓慢下降的趋势。

其中,中专毕业生人数从2011年的541.13万人,下降至2020年的383.46万人,技校毕业生人数从2011年的118.9万人,下降至2020年的101.41万人。

可以说,尽管当前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是随着接受职业教育毕业生人数的连年下降,职业教育的困境,或许将导致制造业技术工人的缺口越来越大。

03 读技校,为兴趣?

实际上,当前制造业和“作坊式”小工厂对于技术工人的招聘、培养和挽留,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

有些民营企业为了留住技术精湛的核心员工,不惜开出远超别家的高薪待遇,可如今的年轻人和技术“大拿”,只要本事过硬,基本上不愁没有好工作,要么想着跳槽加薪,要么想着自己和家人朋友独立创业。能够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数十年如一日地在同一家企业和同一个岗位上从事技术性工作的年轻人,实在是太少了。

况且在大多数孩子考进中专和技校以前,几乎没有一个父母会心甘情愿地让孩子放弃报考普通高中,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报考和接受职业教育。

也就是说,在中考的激烈竞争中“败下阵来”,被淘汰筛选下来的大约50%的初三毕业生,之所以会心不甘情不愿地选择就读中专和技校,主要是出于学习成绩的无奈,而不是出于浓厚的兴趣爱好。

在这样的心态下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在毕业以后大概率也不会就此进入制造行业,“专业对口”地发挥和施展自身的技术能力,将自己锤炼磨砺成为一名技艺精湛的技术工人,甚至是在细分领域成为位于金字塔尖,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创造巨大价值效益的“大国工匠”。

当然,也有像“青海学霸”周浩这样,以高考660分(青海省理科前5名)的好成绩考进北京大学,最后却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大三退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学本事”的奇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学生、家长和老师都不过是个普通人,对于普通孩子的前途命运,公认的“进阶之路”还是:

考高中、考大学、考名校!

尤其是在前些年校外教培机构的大肆渲染下,“以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氛围愈演愈烈,如不是“双减政策”给广大爱子心切的中国家长敲响了警钟,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父母,费尽气力、耗尽资财,也要把孩子送上“中考+高考”的华山一条路。

所以说,想要培养“大国工匠”,先要留住技术工人!

而技术工人的人数多寡,取决于初三毕业考不上普高的学生心态和家庭意愿,更要看国家、社会和企业对于技术工人筛选培养的决心和付出。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

只会做题考试的学生,不可能成为技术工人;只想培养高分学霸的家长,绝对不愿意让孩子去中专和技校就读,去工厂和车间从事辛苦流汗的技术工作。

归根到底,想要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还是要从教育孩子、释放天性开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