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席卷了巴蜀大地,接着汶川灾区无数生命瞬间被淹没在了残垣断壁中。
随后的那段日子里,无数普通英雄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比如15岁冒死救7人的雷楚年、跪地哭喊再救一个的消防战士、克服恐惧救出两名同学的二年级学生林浩、用血肉之躯护住学生的语文老师汤宏……
但同时在这些让人泪目的故事中,还夹杂着一些让人愤慨的人物,比如扔下学生第一个冲到操场的人民教师范美忠。
可能这个名字大家不是很熟悉,不过提起他“范跑跑”的绰号,印象就深刻了,毕竟后来的他可是卷入了巨大的舆论风暴。
如今13年过去,这位“范跑跑”老师又怎样了?在这十三年的时间里,他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2008年,是范美忠在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工作的第三年。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的他,此前一直辗转于深圳、广州和北京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只是每份工作都因为他自身的性格和对周围环境的不满而干不长久。
直到2005年来到光亚学校他才算稳定下来,这所民办学校的教学安排让他很满意,而且在这里他还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生了个可爱的女儿,但这一切的平静却被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打破了。
2008年的5月12日下午,范美忠像往常一样在教室里上语文课,突然间课桌轻微晃动起来,此时范美忠认为是轻微地震,于是便安抚学生不要慌。
但话还没说完,随之而来的剧烈晃动让他瞬间反应过来是大地震,于是他扔下课本和一整个班级的学生,独自一人冲到了学校操场上。
到了操场后,他才发现自己是第一个跑出来的人,接着慌乱的师生们陆陆续续都聚拢到了这里。
随后,他还问学生为什么不跑,学生回答一开始没反应过来,看到他一溜烟跑了他们才躲到桌子下,等剧烈晃动平息后才敢跑的。
稍稍平静下来的范美忠清点了一下学生,发现当时他上课班级的孩子们都安然无恙地跑了出来,这才松了口气。
接着,他又和其他老师一起参与组织了学生的疏散工作,忙到很晚才搭乘一位家长的车子回家,后来据校长卿光亚说,范美忠还是当天最后一个离开学校的老师。
虽然没有学生伤亡,事后也积极地参与了救援行动,但当地震发生时他扔下学生自顾逃命的行为被媒体报道后,还是在网络上引来了一片批判斥责声,很多人痛斥他毫无师德,不配当老师。
不过,此时的范美忠不仅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了,还开始了反击。5月22日,他在天涯论坛发表了一篇《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的文章,在文中他说自己不是一个敢于为别人做出牺牲的人,在生死瞬间,除了自己的女儿外,对于其他人甚至是自己的母亲他可能也无力顾及。
发完贴后的前两天,他都没有关注网络风向,到了第三天一早,他接到了记者的电话,当对方表示要采访他的时候,一头雾水的他却质问记者:“我一个普通人,有什么值得采访的呢?”。
是呀,他一个普通人,到底有什么可值得采访的呢?原来在他屏蔽网络的两天时间里,他发布的那篇文章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而他自己则陷入了舆论的滔天巨浪中。
他那番自辩性的言论在网上被铺天盖地的谩骂和批判,网友们纷纷调侃他比刘翔跑得还快,更有甚者讽刺性地建议耐克公司聘请他做形象代言人。
“五岳散人”更是写了一篇《自由与道德——从“范跑跑”事件说起》的文章抨击他,此后“范跑跑”这个称呼就成了范美忠的一个别称。
这些戏谑之言越传越广,以至一些网友误以为耐克真的要请他做代言人,连带着在网上发起了抵制耐克的活动。
就这样,范美忠成了网络上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说他错不知耻,竟然还敢发帖为自己辩解,甚至连他的母校北大也有人发文批评他的行为是北大的耻辱。
不知此时的范美忠是否为自己的冲动后悔了,只是事后他曾形容当时的自己就像提着棍子站在一片空旷之地,周围是无数向他挥舞着拳头的人,他根本无力回击,也无处逃避。
倘若当时的范美忠面对这些批评的声音能采取冷静低调的处理方式,或许也就没有了后面的那场网络大风暴,但他执拗自我的个性注定了他要走上一条和全世界对抗的道路。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知名反腐作家陆天明发文:作为一个老师,范美忠的行为无异于战场上弃兵而逃的指挥者,必须把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网络评论家郭松民也发文称,范美忠亵渎了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应该把他踢出教师队伍。
在一片谩骂声中,范美忠所在的光亚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也被卷入了舆论的漩涡中,重重压力下,教育局也以范美忠有重大言论不当为由,希望学校解聘范美忠。
不过校长卿关亚却犯了难,在他看来,范美忠在地震中也是受害者,他的女儿当时才8个月大,妻子辞职在家带孩子,此时让他离开,哪个单位敢收留他呀,这一家子的生活该怎么办?
不过很快事情就出现了转机,2008年的6月7日,凤凰卫视中文频道邀请范美忠作为嘉宾参与了《范美忠不顾学生逃跑是不是失职》的专题节目。
在节目中,范美忠承认之前发表在论坛上的那篇文章只是在偏激的情绪下,为对抗网友的批评写的,并不能完全代表自己真实的想法。
同时,他还在节目中向当事学生及学校表达了相应的歉意,而且现场还连线了校长卿光亚,他对范美忠的教学水平以及平时对待学生的态度都给出了肯定意见。
节目播出后,一片骂声中终于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网友表示,虽然对范美忠丢下学生自己跑路的行为不敢苟同,但他作为教师如果教学水平是过关的,就不能把两件事混为一谈,该批评的批评,该保留的保留。
此后,《扬子晚报》、《广州日报》、《中国青年报》也纷纷发文称,解聘教师应该是依法依规的事,不应和天灾时的行为扯在一起。
慢慢地,网络上曾经一边倒的批评声变成了两种观点的对峙,争论也是俞吵俞烈,最后教育局的新闻发言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态,光亚作为一间民办学校,有权自己决定教师的去留问题。
校长卿光亚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随后他又劝慰范美忠:等到8月份奥运开始,大家的关注点转移,他的事也就慢慢平息了。
同时,卿光亚为了避免网络争端再次升级,他对外宣称解除了和范美忠的聘任合同,但实际上,范美忠仍然在学校任教,只是身份由老师变成了义工,工资也以补助的形式发放。
当然,卿光亚的预测也很准确,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召开,网络上关于范美忠的大战渐渐平息了下来。
不过,一场盛大的道德批判大会谢幕后,各方看客可能很快就在新的看点中选择了淡忘,只留下被审判者默默舔舐伤口。
范美忠,就是那个独自舔舐的被审判者。此后,他的人生始终都绕不开这个“耻辱”。
2010年5月,距离网络“范美忠事件”过去两年后,光明网发表了一篇名为《教育要改革就要重新认识范美忠》的文章。
文中指出,范美忠或许只是当年那场灾难中人们悲愤情绪发泄的牺牲品,并呼吁大家重新认识范美忠,不要等到20年后再后悔。
文章一出,立即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不过和两年前不同的是,这次网友们变得理性了。
大部分人都表示,范美忠作为一个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普通人,当年的行为的确可以理解,即使是作为一名教师,也没有牺牲自己救人的义务,或许当年大家对他的道德绑架太过苛刻了。
不过,这些言论并没有彻底洗白范美忠的“污点”,虽然大家对他的谴责虽然没有刚开始那么激烈,但依然时不时就会有人跳出来骂骂他。
不过好在,重新回归到教学工作的范美忠,在教书之外又重新专注地投入到了以前最热衷的鲁迅文学研究中。
2012年,范美忠解读鲁迅小说《野草》所著的书籍《民间野草》正式出版后,获得了业内不少专业人士的肯定和好评。
接着,他又开始了对庄子的研究,用他的话说,通过解读庄子他想通了很多以前困惑自己的人生问题,以后还要写本这方面的专著,希望自己能成为中国研究庄子最出色的人。
时间来到2015年的1月,范美忠在朋友圈公布了3件事:离开光亚去华德福高中任教、迎接二宝的到来、开始编写《庄子解读》。
不过,范美忠在华德福高中并没有待太久就辞职了,随后便和妻子在自己家里办了个辅导班,教授孩子们学习国文、外语、朗诵等课程,晚上他还会上上有关庄子的网课。
生活上,范美忠似乎也找到了平和,周末闲暇时他会陪两个孩子去公园玩玩,或是下厨烧几个菜。
这让几个熟悉他的朋友很是感慨,他们原来认识的那个有些愤世嫉俗、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范美忠越来越像个“正常人”了。
对此,范美忠的解释是,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现在也是父亲了。
不过,对于当初自己逃跑的事,虽然他道了歉,但他还是坚持当初的自己没有错,甚至还在2018年被采访的时候,回答道“我从来没有后悔当初自己的做法,即使重来一次也会作出和当时一样的选择”。
不得不说,哪怕现在的范美忠已经少了些戾气,但对于他认定的观点还是很固执的,不过他的这种固执,我们已经无法简单地用对或者错去评价了,毕竟任何一个人都无法保证自己在那样的情况下可以不跑。
如今的范美忠已经快50岁了,也能平静地打开妻子曾经录下的网络视频了,不过他仍然抗拒和别人谈起与那场地震有关的话题,特别是在公共场合,每当有人提到当年的事,他就沉默不语。
其实,最近几年网上也陆续出现了一些对范美忠道歉的声音,比如曾经骂他的记者吴聪灵就在《见字如面》上表达了对范美忠的歉意。
现在能有道歉和反思的声音其实是好事一件,表示大家对人的宽容度提高了,不再只是简单地用对错评判别人了。
现在再来看范美忠当初的行为,也不难理解他当时为何会成为众矢之的了。他出生于四川农村一个贫困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有5个哥哥姐姐,母亲终日为生计奔波,父亲嗜赌,酒后还会向母亲挥舞拳头,他是所有孩子中唯一敢挡在母亲前面的人,也因此会遭受到父亲的毒打。
或许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几个哥哥也喜欢用拳头欺负他,为了保护自己,他从小就对着家里的土墙练习击打。
正是因为从小在缺乏关爱又有些暴力的家庭环境长大,才会形成他自我保护意识过强、面对攻击直面抵抗的性格,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性格才导致了网络冲突的步步升级。
其实,从这些原生家庭的环境来看,也能理解当时的范美忠为何会选择扔下学生自己逃跑了。
毕竟一个从小都没得到过爱的人,又如何爱别人呢,更何况还是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学生。
如今13年过去了,虽然大家提起他还是会有很多批判的声音,但再也不会出现当年千夫所指的现象了,甚至还多了一些理解的声音。
或许曾经的一切在外人看来是他身上一个已经痊愈的伤口,但伤疤下的隐痛还要痛多久只有范美忠知道了。
灾难面前,人性和道德的辩论是一个永远没有统一答案也不会结束的话题,只是当你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别人时,也应该先问问自己能做到怎样?而被批判者更应该反思,为什么自己会成为众矢之的?
这一切不是发起一场网络风暴就能解决的,面对所有的问题,理智、清醒,才是避免用暴力压制暴力,用伤害治愈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