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学生的负担减轻了,如何保障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如何跟踪评价“双减”的成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东斌表示,“双减”减负是治标,目的是提质,促进基础教育回归育人本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去年秋季学期以来,各地落实课程标准、保障教学质量,在作业设计水平、课后服务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下一步,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分学科制定教学基本要求
精准分析教情学情
一是强化教育教学管理。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学科制定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严格落实教学计划,强化教师备课和校本教研,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要求教师精准分析教情学情,通过学生课堂表现、日常作业、期末考试、学业质量监测等途径,逐一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辅导答疑和拓展提高工作。
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二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要求各地各校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加强教师培训,有效实施“国培计划”和各级教师培训计划,切实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课后服务和家庭教育指导等六种能力;提高教研实效,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各级教研机构的专业支撑作用,强化课堂教学指导,积极开展各个层面、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强化展示交流,做好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和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积极开展优质作业展示交流和举办作业设计大赛等;通过信息化赋能,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将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
开展“双减”情况独立调查
三是加强质量评价和监测。一方面,要求各地各校进一步做好教学质量监测,注重质量分析和结果反馈,针对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解决办法,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要求各地各校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按照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要求,体现问题导向,突出评价重点,改进评价方法,充分发挥质量导向作用。此外,为了更加客观了解各地各校“双减”工作落实情况,教育部也将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开展“双减”情况独立调查,进行跟踪评价。
(总台央视记者高晨源曹筱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