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小学生最不缺少的是什么?答曰:创造力。那么小学生们的创造力用在了哪里,家长的答案是:反正不在学习上。
家长们对于辅导小学生写作业颇有感受,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些作业,鸡飞狗跳,要是家长再考查学生背古诗的情况,他们虽然嘴上能背下来,但是练习本上的“魔改诗句”一定会让家长感到别样“惊喜”。
“床前明月光,最近钱紧张”,学生魔改古诗风格,家长愁到扶额
学生自创另类《绝句》,走的混搭风
《静夜思》应该是大部分学生开始背古诗时的第一首,深刻的记忆,有时候在梦里都能完整地复述出来,文化中的精华,的确是符合经典永流传的标准。
这位同学从生活实际出发,前后联系还很密切,“明月光”与“钱紧张”正好押韵,但是一看这内容嘛,或许还值得细究,看来作诗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老师看了这张试卷,气不打一处来
语文考试经常会出现补充诗句的题,有的同学背诵的时候贼溜,但是落实到笔上,就开始卡顿,好像考试的时候思绪跟不上下笔的速度,于是各式各样的答案就“跃然纸上”了。
“李白睡得香”,就这一句,就能令语文老师无可奈何,而且好好的一道诗词填空题,倒成了学生最后展示自我“魔改能力”的舞台,可以说达人秀都没有你秀呀。
妈妈的赞美不能少,但这措辞让人摸不着头脑
刚刚学习实词的时候,老师会引导学生们尝试练习着作诗,尤其是一些比较好些的现代诗,但是因为学生们的理解能力有限,有些现代诗歌别有深意,所以他们还是更喜欢古诗。
把妈妈赞美一番准没错,如果夸开心了,还可能获得妈妈的奖励,于是这位同学开始潜心创作,既要平仄得当,也要不失文采,但是这首诗的最终呈现,可能妈妈看后会不太高兴。
唐诗改编诗信手拈来,宋词也不在话下
如今小学语文一般在三年级时开始出现文言文教学,五年级才会出现宋词,但是考试的主要内容是考查背诵默写,不会对学生实词、虚词的掌握有更多需求。
于是这位同学在背诵的过程中就自己对这首词进行了“二次加工”,原本是一首表达愁绪的作品,在这位同学的魔改之下,变得“面目全非”。
这首《春晓》,让不少人产生共鸣
小学的时候,几乎是人手一本《唐诗三百首》,学生们从小就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总能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为自己所用,可是没想到,老师在上面授课,学生已经开始思绪翻飞了。
“春眠不觉晓”,这本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古诗,但却被学生们运用强大的“翻译能力”变出了另一种风格,可能大家都有类似的经历,都曾在古诗上进行自我创作过。
学生想法天马行空,家长是否需要压制?答案不置可否
在笔者看来,老师在课堂上授课的时候,不能对所有的同学都照顾到,有的同学得不到老师的注意,于是开始想方设法将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以“改编古诗”的方式博得别人的注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虽然受到家长或老师的批评,但却十分自豪。
自己的想法被人重视,所以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就增强了,那么家长究竟该不该对学生的这种行为进行压制呢,答案不置可否,家长最好掌握好分寸。
学生之间会非常喜欢以这种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播,有的学霸不屑于这种创作,按时私底下还是表现出喜欢,学生们对于感兴趣事物的表现,是欲盖弥彰的。
能对耳熟能详的事物进行创作,是学生的兴趣使然,家长切莫心急“一刀切”
家长实行“一刀切”,会打乱学生学习的节奏,这个时段每个学生都可能会经历到,不是全盘否定就能完全不免,学生的发展尽量要多一些鼓励,这样他们才能逐步建立起自信。
兴趣驱动发展,学生逐渐成熟,会对感兴趣的事物慢慢地变得闭口不谈,家长们在学生很小的时候,就应该多倾听孩子的意见,帮助孩子出谋划策要比站在旁观者的位置俯视他们好得多。
笔者寄语:这些小学生的“魔改”诗句让人看后捧腹大笑,但是家长也不一定要愁到扶额,给学生们创造的空间,不限制他们的思维方式,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