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学培训是基层单位立足岗位需求培养人才的主要依托,也是基层官兵提高专业能力、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这项工作在基层开展得如何?官兵对此又有怎样的评价?让我们听一听来自基层的声音。
学成归来,咋还需毛遂自荐
■第82集团军某旅侦察营中士崔超
“崔班长,怎么制作简易绞棒式止血带?”“小崔,头部包扎有何技巧?”……训练间隙,战友们围住我这个新任卫生员请教问题,但在不久前,我其实还没啥存在感。
去年老兵退伍后,我接任了连队卫生员一职。入伍前,我学过护理专业,能在部队从事相关工作,心里自然十分高兴。上任不久,连里就通知我参加旅里组织的卫生与救护教练员集训。我觉得这是连领导对我的信任和重视,暗下决心一定把握好机会提高业务能力,以便归队后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集训中,随着系统学习的深入,我意识到,在卫生与救护课目训练中,战友们的一些痼癖动作需要改正。这让我动力十足,期盼早日学成归队大干一场。
然而,集训结束回到连队,我每天做的工作却是整理材料、收发通知,俨然第二个文书。“既然派我参加专业集训,为什么回来后却无用武之地呢?”现实与理想的巨大落差让我倍感失落。
就在这时,连队接到通知,旅里要组织多课目连贯比武。我觉得展示集训成果的机会终于来了,但连长给我浇了一盆冷水:“卫生与救护课目训练由各班班长组织……”
“连长,作为连队卫生员,我请求担任卫生与救护课目组训教员!”我只好毛遂自荐。
我话音刚落,连长微微皱起了眉,语带怀疑地说:“小崔,想干工作值得肯定,但你缺乏组训经验,能完成好这项任务吗?”
是啊,我刚担任卫生员不久,也不曾负责过全连的组训任务。连长的质疑让我打起了退堂鼓,但转念一想,这次机会难得,而且我集训学到的知识技能还没发挥作用,不能就此放弃。
就在我纠结如何获得连长信任时,班长薛东站了出来:“连长,崔超的专业水平很过硬。作为他的班长,我相信他的能力,也愿意协助他完成好这次任务!”
在薛班长的支持下,连长终于同意了我的请求。随后,我全身心投入比武备战,结合集训所学,多方请教、反复打磨,最终制订形成了一套新的组训方案。
第一天训练,我就纠正了战友们一些错误的操作习惯,并根据大纲要求、集训规范等,对正确操作方法进行了讲解和演示。战友们听得十分投入,连长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有了好的开端,后面的训练得以有序开展。最终在比武中,我们连每个人的成绩均达良好以上。
考核复盘检讨会上,连长肯定了我的表现,并对此前工作进行了反思:“连队将更加注重集训归来人员的使用和锻炼,给平台、压担子,帮助大家尽快将所学转化为能力!希望同志们向崔超学习,主动承担任务,发挥自身优势,在火热军营实现自身价值!”
如今,战友们经常向我请教专业问题,看到集训所学终于派上了用场,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尚浩远、裴恒悦整理)
外出培训,要舍得送好苗子
■中部战区陆军某旅作战支援营营长武建飞
“为何不让集训归队的战士组织训练?”
一次,警卫勤务连官兵结束体能训练正在拉伸放松,我路过时听到两名战士抱怨体能训练方式老套、内容单一。我仔细一看,组织训练的还是原来的骨干,刚参加完军体教员集训的战士孙豪却站在队尾。
营里多次强调,要让参加过军体教员集训的战士组织体能训练,学以致用,提高训练水平,为何警卫勤务连迟迟不动呢?
于是,我叫来该连连长贺明询问原因。贺明告诉我,孙豪集训归队后,的确负责过体能训练,但工作中畏手畏脚,学的东西没展现出来。一次机关科长指出连队体能训练组织混乱后,贺明权衡利弊后还是让原来的骨干组训。但因这名骨干没经过专业集训,只能沿用老办法。
在和贺明交流的过程中,我还捕捉到一些重要信息:这次集训原本应该选派有组训经验的骨干参加,但该连骨干当时都有备课任务在身,他们就派了相对空闲的孙豪。而孙豪在集训前曾明确表示,自己对体能组训不感兴趣,回来后也多次说自己欠缺组训经验。
需要提高能力的骨干没能参加专业集训,参加集训的战士又志不在此。和副营长聊起这件事时,他说类似的情况在别的连队也有发生。年初旅里组织司号员集训,机动通信连一名学过声乐的新兵主动报名,连队却以体能成绩偏弱为由拒绝了他,转而选择了一名综合素质更好的上等兵参加,但这名战士对此兴趣不大,集训归队后甚至不能完整吹奏作息号音。
上级将部分集训名额分配到连队,是希望他们从人才培养的角度,选派合适人员,但目前来看,这项工作的开展显然不如预期。在当周营务会上,我组织各连主官进行了讨论反思。
一些主官承认,他们把送学培训当作出公差。如果连队当时工作较多或担负重要任务,他们就不愿选派用着放心的骨干外出集训。这样一来,集训效果自然打了折扣,而这些骨干也失去了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的机会。
此外,还有一些主官反思,不能做到“量才送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担心战士在外出问题,于是过分强调人选的“老成持重”,再加上对战士特长爱好、未来发展意愿等了解不够,以致有培养潜力的战士不能被发掘,选派的战士学习积极性不高。
端正思想,充分认清送学培训的价值和意义;舍得放手,让专业骨干通过集训加钢淬火、增长才干;精准送学,根据部队岗位要求和人才成长需求确定培训人选……会后,营里对各连提出明确要求,确保送学培训不走过场、发挥效能,真正服务基层建设和提高部队战斗力。
(韩艺卓、任天乐整理)
编余小议
■胡璞
送学培训是基层单位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从上面两则报道不难看出,送学培训工作仍有不少矛盾问题需要关注和解决。比如,有的把送学培训当作出公差,随便派人参加应付了事;有的过分强调“工作离不开”,骨干用着“顺手”不“放手”,使其失去加钢淬火的机会;有的对培训人员使用不重视,学前学后一个样,体现不出应有的价值……凡此种种,都是针对基层部队而言的,但问题的症结并不全在基层部队一方。
据了解,一些单位之所以不太重视送学培训工作,与培训机构教学水平不高有直接关系。他们反映,有的培训机构课程设置太笼统,未根据部队需求进行细分;有的重理论轻实践,原理讲得头头是道,上装实操问题一堆,而且教学使用的装备很多都是部队淘汰的。一言以蔽之:学用脱节、供需脱节,难的学不会、用的学不到。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我们都知道人才重要,都感到人才紧缺,但往往没有把培养人才作为最基础的工作去抓,有的单位即使抓了也缺少真招和恒心,导致人力资源配置不科学、人才成长链路不畅通、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培养军事人才,说到底是为打赢战争准备人才。做好人才工作,不妨从改进送学培训开始。